close


花蓮 祥德寺



 


《 金剛經說什麼-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2011.06.022






 








金剛經說什麼-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


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非相和空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


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大家要注意啊!剛才講叫我們學佛的人要不住相,


不住相布施,先說明不住相的福德,


這個智慧成就的功德,智慧是無比的大,


無量無邊。現在進一步真正告訴我們,


怎麼樣見佛?很嚴重啊!我們大家學佛都想見到佛


 


。他對須菩提說:「須菩提,於意云何?」


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不可以身相來看見佛呢?


 


佛經上說,佛有三十二相,與我們一般人不同,


佛有八十種隨形好,有八十種跟隨他那種特別的身


相來的好。譬如他一出來可以放光,這個我們都做


不到,佛的手一張開,指頭與指頭像廉子一樣,


是連著的。上次我們講過,他舌頭吐出來,


可以抵到髮根,各種各樣不同,每一種相有每一種


相的功德,多生累劫修來的。譬如人拿花、香來供


,來生變漂亮人,小姐們要注意!衣冠供佛,


來生不怕沒有衣服穿,而且身體健康。


多拿醫藥來布施,來生一輩子不會生病。


前生慳吝醫藥的布施,這一輩子多災多難多疾病,


種種都是因果報應。


所以佛為什麼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


這是果報來的,因為他多生累劫都在止於至善,


都在修行,所以有這個福德生相,


這是講他活著的相。他的兄弟阿難,比他差一點,


有三十種相好,差兩樣。


翻譯經典的鳩摩羅什法師,也是三十種相好。


 


這裏佛說,你可不可以用有形的形相來看佛呢?


這是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的問題。


須菩提答覆世尊:「不也,世尊。」


同學們注意啊!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


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那麼你或許會說,


廟子裏為什麼要弄個偶像拜呢?


那不是偶像啊,真正的佛同其他許多宗教一樣,


是反對拜偶像的。那為什麼畫的佛,


塑的菩薩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個字


「因我禮汝」。


因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來,


那個像是一個代表而已。


你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


 


。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樣,不是我救了你,


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這一念真誠的恭敬下來,


不要說畫的真佛,就是拜一個木頭,拜一塊泥巴也罷


,誠敬的一念專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


這叫「因我禮汝」,這並不是拜我啊!佛說的,


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麼?


你的心,你的誠敬


 


所以,不但不能以這個偶像認為是見佛,即使是佛


在世的時候,都不能看他肉身為師,那是著相。


有一個人著相,楞嚴經中阿難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佛問阿難:你為什麼跟我出家?


阿難說我看你相貌好,又放光,決不是欲念來的。


佛就罵他:你這個笨人,你著相了,是愛漂亮出家的


。因此他碰到摩登伽女,有此一劫,這就是著相,


所以佛說不能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什麼理由呢?真正那個不生不死的身,不是這個肉


,肉身還是有生死,修持到活一千年,


最後還是要死。譬如說,佛教裏頭有一位禪師叫寶


掌千歲,活一千年,在印度活了五百年,因為沒有


悟道,曉得將來大乘佛法要到中國,先到中國來等


著。等到見了達摩祖師,又在中國活了五百年,


大陸上好幾個地方都有他的廟子,名字叫寶掌和尚


。像迦葉尊者留形住世,那更不講,所以,長壽的


人是有,那是肉身的相,還不是不生不滅的。


肉身儘管長壽,五百年還是五百年,一千年還是一


千年,而永遠不生不滅的,並不是這個肉身相,


而是法身。那個法身,不能拿形象來見,


所以佛接著吩咐我們一句重要的話。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到了這裏,鳩摩羅什特別加重語氣,佛特別告訴須


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這四句很重要,要特別注意把握住。


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


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


你說打起坐來有境界,不打坐就沒有了;


境界就是相,凡所有相,都是不實在的。


 


怎麼樣才見到真正的佛呢?


見到法身才是真正與佛相見了。


若見諸相都不是相,這不是講空啊!


一般多解釋成空,那是亂加解釋,既然是空的,


何不譯成一個空的,那該多好啊!


他只說,「若見諸相非相」,非相是什麼?


沒有給你下定論!所以一般人念金剛經,


在這裏自我下個定論,認為是空,那是你的想法,


不是佛說的;


 


佛只說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


見到佛的法身了。


 


重點是,佛只告訴你不是相,並沒有告訴你空!


道理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無所住。


 


 


法報化體相用


金剛經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中提到的四句偈,


究竟是那四句?這是千年來一個大問題,因為經文


中間還有四句,最後的結論: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也是四句。現在第五品首先碰到這四句偈,


希望大家研究時要特別注意。現在再回到第五品,


 


佛說不應該以身相見如來。


 


我們曉得在佛學裏,成佛可以得到三身,


就是法身、報身、化身。因此有些廟子塑的佛像,


同樣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


這是說過去大陸上的大廟子。唐代以後,道教興


起,也同樣仿照這個情形三清排列,就是


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這是談到宗教的情


況。其實不論東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當程度的


互相模仿。


 


現在我們曉得成佛有三身,


清淨是法身,圓滿是報身,千百億形像不同是化身


。我們推開佛法的立場不談,專從佛學的觀念來


看,法身就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借用現代的


觀念來說,就是一切的能源。報身是所謂的現象,


法身是體,所謂不可以身相見如來,


就是不要把現象當作本體。


至於化身,是他的變化的作用。


換句話說,法、報、化三身,拿哲學的觀點來看


,就是  體、相、用


宇宙間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體相用。


譬如水是體、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


做了酒,這個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淇淋,


那個水的本身性質是法身,是體;


同樣的一滴水,變化各種不同的現象,那是它的用


。在理論上,這是我們必須先要瞭解的


法、報、化三身。


 


在佛法裏講,修持成功的人,禪宗所謂大徹大悟,


也就是金剛經上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


等正覺。這個悟是悟的什麼呢?


是宇宙萬有生命的本體,就是法身,也就是


心經上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金剛經的開經偈所說:


「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


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體現,


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無相的。


 


至於圓滿報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們也提到佛


有三十二種特殊的相,有八十種隨於特殊相所生的


隨形好。這個就是說,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


父母所生的他這個色身就轉了,這是報身,也是肉


身。為什麼講他是報身呢?一切眾生所有的身體就


是報身,一生過的非常舒服,樣樣好,享福一生,


是他善報所得的報身。有人很痛苦,很艱難的


過這一生,這是他過去生所種的不善之因,


招致有這一生的這個報身。


至於修道有所成就的人,這個報身就轉了,


道家一般的觀念所講卻病延年,長生不老,


就是報身轉了。報身修道完全圓滿時,


整個的人脫胎換骨,就具備了一切神通。


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所以說圓滿報身非常難得。


 


一般道家所講的修氣、修脈,打通奇經八脈,


與密宗所講的修通三脈七輪等,多半側重在修報身


開始。一般所講的止觀、念佛、參禪,多半側重在


修法身上著手。至於報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


這個肉體以外,同時有另一個身存在的,就是


化身的作用了。這是大致上法報化三身的情況。


 


普通一般學佛的人,在理論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


線,密教號稱要三身成就,因為三身成就的人,


學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個名稱,


也叫做即身成就。


這個裏頭兩個字不同,即「生」成就,這一生成


就、成功了,了了生死,這是即生成就,生命的生


。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論上講,幾乎比這個即生


成就還要難,需要所有的戒定慧,所有的修行,


去轉化父母所生的這個四大色身。


要把色身完全轉化了,才修到即身圓滿成就。


 


蓮花生


 


西藏的密教,除了供奉釋迦牟尼佛以外,還供奉有


蓮花生大士。據說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過世八


年再來的。他為顯教教主時,是父母懷胎而生,


可是他認為顯教時候,重要修行的方法沒有講完,


所以再轉身而來,成密教的教主並由蓮花化生。


 


當時南印度一國國王夫婦沒有孩子,很難過,


夫婦倆在禦花園裏賞蓮花,忽然一朵蓮花中央,


長高長大,蓮花苞中跳出來一個小孩,


有血也有肉,就是蓮花生。後來他繼承王位為太子,


十八歲成,肉體常存。


過去在西藏,每年有一個全國性的護摩法會,


是一個宗教儀式。護摩的意思像拜火教一樣,


什麼東西都拿來燒,有些婦女自己頭髮都剪了,


丟進去燒。大火繼續七天七夜,一般人都圍著火光


念蓮花生大士的咒語,往往看到他騎一匹白馬,


在火光上走一圈就不見了。


據密教傳說,因為蓮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


前一生走涅槃的路子,所以騎白馬騰空而去。當他


親自現身時,永遠是十八歲少年相,沒有變過,


偶而會留一點小鬍子。這個就是說明報身的成就,


修成而永遠存在;也就是道家長生不死的觀念,


所謂與日月同休,天地同壽,這就是報身圓滿。


當然,報身修成了以後,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


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才算真正學佛圓滿。


 


我們瞭解了這些理論和說法後,就知道金剛經大體


上,是著重在見法身。如何見到法身?


就是悟道、見道。金剛經是般若的部分,


所謂般若是側重於證得實相般若,就是生命萬有無


始以來的本體。報身、化身則是屬於境界般若,


所以佛提出來,不可以身相見如來。


金剛經這裏所講的如來,就是與一切眾生共同的生


命的本來,生命的本體。


所以說,我們有信仰,有虔誠是可以的,


但是過份著相是不可以的;不但學佛不可以,


任何一個宗教,都不可以著相。


 


身相的執著


以我個人的經驗,執著身相的人非常多;


過份著相的人,在醫學上叫作宗教心理病,


沒有辦法治療。不僅是佛教方面這類人多,


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並不追求教理,


只是盲目的信仰,變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裏一句話,就是太著相。所以金剛經翻譯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就是說是智慧的成


,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見如來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學禪,做各種功夫,常問:這個境界好不好


?這種現象怎麼樣?千萬注意一個要點,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你今天修行打坐這個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曉得,


你不用功不打坐,那個境界就不好了,可見這不是


道。假如盤腿道就來了,不盤腿它就變去了,


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盤腿就有叫做得腿,


那不叫得道。所以借用中庸一句話,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也就是心經告訴我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


不減的道理,並不因為你去修就多一點;


也並不因為你不去修就少了一點。如果是修它就多


,不修就少,那就是有增有減了,不是道體的道理


。道體是不可以身相見的,所以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說假使前面看到一個


佛好不好呢?根據金剛經的道理,你們可以想一想


,如果你真看見一個佛站在前面,勸你趕快去檢查


眼睛,一定有毛病了。也有些人或者


聽到什麼聲音,或者心裏有一個特殊的靈感,


一般人就去玩這個靈感了。你千萬注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無上菩提是非常平實的;古德告訴我們,道在平常


日用間。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決對是平常的,


最高明的東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


高明的。做人也是這樣,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


平凡到極點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說過:


「大智若愚」,


智慧到了極點時是非常平實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


自己認為自己不凡而已。


要真正到達最平凡處,你才會體會到最高的。


我常常說笑話,世界上有兩個蘋果成了人類的文化


;拿西方的文化來講,一個蘋果被亞當和夏娃吃掉


,所以造出人類的歷史來,另有一個蘋果被牛頓


看見了,於是把世界的文明變了一下。


 


其實我們北方的蘋果,我覺得比美國、日本的蘋果


都好吃,我們世世代代吃蘋果,也沒有發現地心有


吸力,忽然被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而發現了地心


引力。蘋果很平凡,年年落地,有一個人卻在平常


的道理裏頭,找出了一個不平常。譬如水蒸氣很


常,燒開水,煮飯,都有蒸氣,但是


瓦特卻發明了蒸氣機。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


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所以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


的觀念。能到達人生最平凡之處,你可以學佛了,


也知道佛了。換句話說,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不但佛不可以得,人世間一切相也不著


了。隨時不著相,就可以見到如來,


見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這是第五品的結論,非常重要,尤其對我們平常


修持的人特別重要。關於第五品如理實見,


我當時給它的偈語,現在還是向大家報告一下。


所謂理,就是法身,形而上道就是理,報身是事,


報身與化身都是事。


理是哲學性的,事是功夫的,修證的,是科學性的


,所以「如理實見」是見法身。


 


第五品偈頌


反覆叮嚀無相形    覺時戀夢夢戀醒


慈悲空灑常啼淚    沈醉心扉依舊扃


 


「反覆叮嚀無相形」,佛是語重心長,再三反覆的


告訴我們,學佛不要著相,修道要想成道,無相


無形。可是我們人呢?很可憐,所以第二句是:


 


「覺時戀夢夢戀醒」,這就是人生,我們經常在文


學上也看到,大家都會寫,唉喲!人生如夢,


你說講這個話的人,他清醒沒有?沒有清醒!


不錯呀,人生如夢,他講這一句話的時候,又在說


夢話了。因為人在夢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傻,


嗯,剛才做了一場夢,但是他清醒了嗎?張開眼睛


照樣在做夢。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裏做的好


夢,今天他還坐在那裏想,還捨不得離開夢境,


所以人生就很妙,覺時戀夢,醒了以後還貪戀那個


夢。做夢的時候呢,又想自己快一點醒才好,


你說究竟那一樣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譬如我們大家都念李商隱的詩: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個就是覺時戀夢夢戀醒。另外兩句古人的名句,


在文學上我們經常引用到,


「當時只是平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


我們人生都有過這種經驗感受,尤其回想年輕的時


候,不管男朋友女朋友,所有的事情,在當時看看


是很平常,過後都感覺不同。就像我們大家今天晚


上坐在這裏的,很平常,如果三十年後大家回想,


當年我三十年前在復青大廈樓上,我們那一班同


學,唉呀,現在都過去了,一定感歎一番。這就


是,當時只是平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尤其我們


老年人,想當年,怎麼樣都是好的,雖然那時鄉下


衛生設備不好,蒼蠅叮在飯上面,但是我現在想


想,還是那個味道好,趕趕蒼蠅挾挾菜,現在再想


那個味道而不可得;當時只是蒼蠅事,過後思量也


是倍有情。這就是人生,我們人生很容易欺騙了自


己,這也就是覺時戀夢夢戀醒。


 


「慈悲空灑常啼淚」,關於眾生的迷戀,


法華經上提到一位菩薩,名叫常啼菩薩,常啼,


永遠在啼,這位菩薩大概喜歡哭,就是愛哭的菩薩


。他覺得眾生太笨太可憐了,害得他盡哭,所以叫


做常啼菩薩。佛反覆在金剛經裏告訴我們不要著相


,可是一般人不懂,慈悲空灑常啼淚。


儘管常啼菩薩悲痛一切眾生為什麼不能覺悟,


可是我們一般人呢?


「沈醉心扉依舊扃」,


心頭這個智慧之門永遠打不開。


智慧之門打不開是自己打不開,


而且永遠是緊閉著的,鎖起來的。


這是我們對於第五品的結論。


 


南懷瑾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