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緬甸玉~冰種八卦玉佩 (已蒙收藏)

盡人事   聽天命  得之我幸  不得之我命...




易經卜卦教學



學成後心誠可通宇宙玄妙萬象!


格主心得:本人學易經也有一段時間了,希望學員一旦學成後,請務必注意身邊各事各物,例如:時間,方位,地點事故.....深者更可融會貫通!(64卦象必背,卦解也是必背項目)


卜出我的第一卦


準備六枚銅板置於掌中:



 


 


合緊雙手成箱型,讓銅板有足夠滾動的空間:



 


 


心裡默念問題,同時搖動雙手,讓銅板充份翻動:



 


待問題問畢時,停止搖動 。在停止搖動的同時,可調整一下手勢讓六枚銅板大致在右手或左手掌心整齊堆起:



 


用另一手食指將成一堆的銅板推開,成整齊的一字:



 


在眼前的就是一卦。銅板人頭為陽,記作「-」;字為陰,記作「- -」。此卦為「地風升」,升卦。



現在已卜好一個卦了,但這是什麼卦呢?


《易 經》中有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是由兩個八卦所重疊而成,8 x 8所以是64卦。看卦時首先必須把卦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外卦(或稱上卦),下半部為內卦(或稱下卦);至於上下(內外)各別是什麼卦,可以利用下表 來對照。(學易者,一定要將八卦的卦象背下來,這是最基本的功夫。)記憶卦象的方法除了多動筆畫幾次,時常卜卦、反覆練習以外,古人為了方便記憶,也寫了 一首類似「三字經」的歌謠: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個人很不建議用以上歌謠來記憶八卦卦象,我覺得直接用死即的都比記歌謠再配卦象還好。最好的方法則是一點點想象與理解再加上死記,比如全部都是陽,就是「乾卦」、象徵自然界的「天」;全部都是陰,所以是坤卦、地;和「水」的小篆的寫法是一樣的,所以就是坎、水;相反,所以就是離、火;長得就像是「山」,所以就是艮、山;和「兌」字形的上半部長得有些相似,所以就是澤、兌;剩下,想不出什麼可以附會的,就免為其難死記一下。


在學會認識八卦之後,接著可以利用下圖來查出卦名。上卦(外卦)查對上面橫行,下卦(內卦)查對左邊縱行,就可得到你所要的卦名。


找 到卦名之後,以該卦的意思來解釋你所卜問的事即可。例如,你的問題是「是否可以升官發財?」結果卜到地風升,「升卦」,那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若卜到的是天 地否,「否」卦,那當然就沒希望了。 在查閱以下各卦的卦義時,只需採用關於整卦意義的部份即可,解釋各爻意義的地方不用去理會。


 































































































 




1. 乾11. 泰43. 夬26.大畜14.大有5. 需34.大壯9.小畜


12. 否2. 坤45. 萃23. 剝35. 晉8. 比16. 豫20. 觀


10. 履19. 臨58. 兌41. 損38. 睽60. 節54.歸妹61.中孚


33. 遯15. 謙31. 咸52. 艮56. 旅39. 蹇62.小過53. 漸


13.同人36.明夷49. 革22. 賁30. 離63.既濟55. 豐37.家人


6. 訟7. 師47. 困4. 蒙64.未濟29. 坎40. 解59. 渙


25.无妄24. 復17. 隨27. 頤21.噬嗑3. 屯51. 震42. 益


44. 姤46. 升28.大過18. 蠱50. 鼎48. 井32. 恒57. 巽

 


卜 卦以「心誠」為第一,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但如果你夠誠心,時間又允許的話,最好還是保持身心的潔淨。卜卦時,盡量保持心裡平靜而虔誠,千萬不要心浮 氣躁,然後心中默念你的問題,問題要簡單明確。一次只問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絕不可再卜第二次(包括用另一個問法去問)。此為問卦禁忌



解卦心法入門


現在假設你已經學會怎樣找出卦名了,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卦的問題了,而這也正是卜卦最困難的地方。



解卦之前先要有心理準備,不論學什麼東西,都有必須死記的基本功夫,比如小學學算術,一定要先背九九乘法表,而學易經卜卦,一定要將六十四卦卦象背下來(記憶方法請見64卦表)。



事實上卜卦就是全在這六十四卦上做研究和解釋,而最基本的解卦方法,就是直接了解64卦,以64卦的卦義對事情的吉凶悔吝,亨通否塞做解釋。



卦義



六十四卦的卦名都有它的意義,卦名的意義就是解卦最簡單與直接的方法,只要記住卦義,並理解卦義,就可以在卜完卦之後立即用這個卦名來解釋卜卦結果。甚至,後面另外兩個方法,也都只是用來協助學者更加理解卦義。



比如,若卜到 ,也就是「地雷復」,復卦,復就是「反復」的意思。再看卦象,最下方有一個陽爻(-),陽爻跑回來了,所以叫做「復」。卜到此卦者,事情會反復,從頭再開始。



再比如卜到,為「水雷屯」,屯卦,屯為「開天闢地」的意思,開天闢地是最困難的時候,但也是創造空間最大的時候。以事業來說,雖然創業維艱,但卻也是建立制度,立下典範的最好時機。



再以一個實際的例子做說明。1998年台北與高雄市長選舉時,在高雄市長開票過程中,當時謝長廷和吳敦義得票呈拉鋸,因此順手卜一卦,結果得「革」卦。「革」也就是革命、改朝換代的意思,也就是指高雄市要變色,由於當時國民黨為執政黨,因此斷為謝長廷當選。



當然了,卦名的意義是非常豐富的,而且你所卜到的結果也不見得像此處「革」卦的例子那樣,與事實非常切題,一針見血。但是對卦名了解的越多,能解釋的事情也就越深入,所以一定要先將卦名記下來並了解它的意思。



另一方面,卦名與《易經》原文(含卦爻辭)內容也息息相關,了解卦名意義後,甚至可幫助你理解《易經》原文的意義,而這也正是我們將來解卦時較為困難的一部份。



拆卦法



易經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有六畫,上面三畫是上卦,又稱外卦,下面三畫是下卦,又稱內卦。



將每一卦拆成上下卦之後,接著就可以用兩卦的組合來解說一卦的意義。比如, 明夷,外卦是地(),內卦是火(),火藏到地底下去,因為火象徵聰明、光明、賢人、希望……,光明被藏到地底下就是「昏暗不明的亂世」的意思,所以卜到明夷卦,表示事情可能是在戰亂狀態,求事業表示懷才不遇,希望很難實現。



反之,如果卜到晉卦,上面是火(),下面是地(),表示光明、希望已經升到地上了,所以聰明有能力的人當然可以「晉升」,希望可以實現。



再如解卦,外面為雷(),表示「動」,裡面為水(),表示「危險」,內危險,外行動,表示處境雖然危險,但趕緊行動就可以脫離險境,所以「解」卦的意義便可由此得知為「行動以脫離危險」。



拆卦的方法看來雖然簡單,但是真正在解卦時,不但要掌握住八卦 所有可能的象徵意義,更要配合六十四卦的卦名、求卦者的真實處境、所問之事等各種條件來做判斷,必要時解卦者甚至要發揮充分的想像力才能解得通。所以以拆 卦來解卦除了記下八卦的意義外,經驗與創意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是八卦的象徵意義,供作參考:




:天,父,君,剛健,西北方



:地,母,柔順,西南方



:雷,長男,龍,動,生長,春、東方



:風,長女,木,滲透,命令,得財,東南



:水,中男,憂勞,坎陷,危險、冬、北方



:火,中女,日,炫麗,聰明、夏、南方



:山,少男,小路,停止,敦厚,東北



:澤,少女,附和,喜悅,秋、西方




對卦



六十四卦可以配為三十二對,成對的兩卦意義或者相反,或者互補,所以卦義可以互相印證對照。



《易經》六十四卦的順序並不是隨便亂排的,它們的排列不只有一定的順序,而且都是成雙成對的。所以《易經》事實上可以先簡化為三十二個「對卦」。



一旦有了「對卦」的觀念,所要記憶的卦義不但打了對折,簡化我們的記憶,成對的兩個卦還可交換解釋,讓你在解卦時解釋的內容更為完整與豐富。



至於對卦有什麼樣的特性?以卦象來說,對卦或者是互相為「錯卦」,或者互為「綜卦」的兩個卦。所謂的「錯卦」是陰陽相反的兩個卦,如乾卦與坤卦兩卦,每個位置的陰陽都是相反的;再如震和巽;離、坎等卦;而所謂的「綜卦」則是互為顛倒的卦,比如屯卦倒過來是蒙卦,而蒙卦倒過來是屯卦,屯蒙兩卦就是綜卦;再如需卦和訟卦;小畜和履;同人和大有。除此之外,有些卦同時是錯卦也是綜卦,比如否卦和泰卦;既濟和未濟。



不過我們觀察《易經》配對六十四卦的方式,以綜卦較多,錯卦較少。



除了卦象是相反或互補關係外,對卦的意義往往也同樣是相反或互補的。比如:否和泰 卦,否為天地在上下不來,地氣在下上不去,天地之氣無法交流相通,泰則為天氣向下,地氣向上,天地之氣交感;既濟和未濟,既濟為陰陽兩氣可以互相救濟,未 濟則是陰陽無法交濟;革和鼎卦,革卦為「汰舊」,鼎卦為「取新」,兩卦合起來就是汰舊取新;損和益卦,損為「損有餘」,也就是把自己多餘的壞習性去除掉, 益則是「補不足」,也就是增加自己所還沒有的一些優點。



對卦的第三個特點,也是最好分辨的一點,當你閱讀《易經》時,六十四卦的排列其實都是一對一對排下去的,所以第一對是乾、坤,第二對是屯、蒙,第三對是需、訟……第三十二對是既濟、未濟,以此類推。


 


64卦表口訣:


口訣:


為天,天地否,天澤履,天山遯,天火同人,天水訟,天雷旡妄,天風姤;


地天泰,為坤,地澤臨,地山謙,地火明夷,地水水師,地雷復,地風升;


澤天夬,澤地萃,為澤,澤山咸,澤火革,澤水困,澤雷隨,澤風大過;


山天大畜,山地剝,山澤損,為山,山火賁,山水蒙,山雷頤,山風蠱;


火天大有,火地晉,火澤睽,火山旅,為火,火水未濟,火雷噬嗑,火風鼎;


水天需,水地比,水澤節,水山蹇,水火既濟,為水,水雷屯,水風井;


雷天大狀,雷地豫,雷澤歸妹,雷山小過,雷火豐,雷水解,為雷,雷風恒;


風天小畜,風地觀,風澤中孚,風山漸,風火家人,風水渙,風雷益,為風。


進階卜卦:(加入一個變卦)


 



1. 準備 5 個一元 + 1 個五元,共六枚銅板,依>> 卜出我的第一卦的方法卜出一卦。


2. 準備一張紙,將銅板正面記為陽(-),反面記為陰(- -);其中五元的位置要另作一記號,表示變爻。


3. 五元硬幣若為陽,記為老陽(‧-),若為陰則記為老陰(‧- -)。


4. 這時候畫好的卦為本卦,接著畫出第二卦,為變卦。變卦畫法為老陽要變為少陰(- -),若是老陰則要變為少陽(-)。老陽老陰變換之後所得到的卦,為「變卦」。


如以下圖示。卜得的本卦為火雷噬嗑卦,五元為老陰(若為陽則為老陽),在第三個位置,即為「六三」;老陰要變少陽,「變卦」或「之卦」即為離。




 


                噬嗑  之  離


 



易經中以六、七、八、九等4個數字來代表「四象」:六為老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九為老陽。而在卜問事情時,就是為六個爻位分別求出代表四象的這四個數字,然後以六、九為應驗。


如下圖所示,我們找到噬嗑卦之後,以黃框的部份來解釋所卜問的事情即可。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指這件事雖有利可圖,但吃的肉有些過了賞味期,小心食物中毒。卜問事業,有些小利,但過程有些新苦。



事實上這裡加入一個五元銅板之後的卜卦方法,是現代簡化過之後的方便模式,最正統的方法是六爻都可能變的,所以總共會有 64 x 64 = 4096種不同的結果;而此處簡化過的便利方法,則只有64 x 6= 384種結果。


不過,由於六爻皆可以變的條件之下,我們實際去計算,仍以一爻的機會較大;其次,以一爻變的解卦,是最為簡單明了的,所以取這種方便方法亦有其原理。



大衍之數揲卦法


殷商時預測吉凶以卜為主,到周時則以筮為主。「卜」是以解讀甲骨文上燒裂之後的現象來斷吉凶;「筮」則要經過演算的過程,求出卦之後再依卦解吉凶。

但周時到底如何「筮」?易繫辭上傳裡有這麼一段話: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關於最早的筮法古來爭論很多,我們暫依現在一般所採用的朱熹筮儀的說明,加以簡化,用這段文字的方法來卜卦。
 


準備材料:



一、50支竹籤,或銅板…。任何可以方便你在手上或在桌上操作的小東西都可。



二、筆和紙




卜卦之前建議先潔淨身心,最好在沐浴之後。把卜卦問題寫好在紙上之後,開始卜卦:



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取一個放在前方,代表太極。用來運算的只有49個。




二、分而為二以象兩



隨機將這49個分為兩堆,象徵兩儀(陰陽兩儀);



三、掛一以象三


再從其中任何一堆隨機取出一個,卦於指間,象徵三次的變化。



 



四、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



現在兩堆分別以四個四個計算,以象徵四時。從右手邊開始,剩下的竹籤(餘數=1至4)夾於無名指和中指間,以象徵閏;再算左手邊的竹籤,剩餘的夾在中指和食指間。




案:這裡的「奇」,就是我們現在除法上說的餘數。較特別的是,整除時,必需取走四個。以上說明是以古時所用的蓍草在說明,如果你所用的是銅板等一類無法夾於指間的物品,則餘數在在一旁即可。


以上四個步驟為「四營」(「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營而成「易」。易者變也,也就是四個步驟成一變;三變而成爻,六爻總共有十八變而成卦。以下步驟為「三變而成爻」


五、將兩邊所餘的40或44策放在一起,然後再次隨機分成兩堆,重覆步驟三、四,也就是再經一次「分二、掛一、揲四、歸奇」的過程。這是第二變


六、再重覆一次步驟五,此為第三變。



七、記錄陰陽


在完成步驟六之後,計算最後剩下的竹籤數字。只有四個可能:24、28、32、36。這些數字,除以四,則是6、7、8、9四個數。用筆紙記下這四個數的陰陽記號。




六為老陰,記為「‧- -」;七為少陽,記為「-」;八為少陰,記為「- -」;九為老陽,記為「‧-」。




八、十有八變而成卦



重覆以上步驟(一至七)六次,每次都求得一「爻」(也就是一個陰陽)總共經過十八變而成一卦。注意,在記錄各爻時,順序應該是由下而上。



 



解卦



卜完卦之後,六爻中每一爻是由六、七、八、九等四個數字所組成的。解卦時,是以有六、及九兩個數的爻為應驗。



例如,在這個例子裡,卜得的結果由初至上分別為:八、八、八、九、七、八。也就是有一個九,應驗在九四。也就是萃之比。萃卦是六、九的陰陽未變時的本卦;九四變陰之後則是比卦。在這裡,萃卦稱「本卦」,比卦稱「之卦」或「變卦」。



解卦時就以萃卦的九四爻辭為占,也就是:「九四,大吉旡咎。」



問題來了,像這例子變爻只有一個,解卦很簡單。但卜卦結果是六爻都可能為六或九(變爻),如果情況不是剛好只有一個變爻呢?



如果不是一個變爻時,如何解卦自古也是說法相當紛歧,在這裡,我採用朱熹的方法加以整理及簡化如下:



一、 六爻都未變:以本爻卦辭為斷。



二、 一爻變,以本卦變爻為斷。



三、 二爻變,以本卦變爻的上爻為斷。變爻的下爻可做為參考。



四、 三爻變,以變卦的卦辭為斷;本卦卦辭可當參考。



五、 四爻變,以變卦不變的二爻中的下爻為斷,上爻可做為參考。



六、 五爻變,以變卦不變的那一爻為斷。



七、 六爻皆變,乾坤二卦時分別採用「用九」及「用六」;其餘六十二卦則以變卦為斷。



用三個銅板卜卦


這個方法一次擲出一個爻,六次成一卦;其機率分配,比大衍之數揲卦法更為合理,可以說是能兼顧古法邏輯,又很方便使用的一種求卦法。



記錄卦象時要注意,是由下往上。也就是擲出的第一次為最下面的一爻(初爻),然後是由下往上算的第二爻,以此類推,第六次才是最上面的一爻。



至於陰陽要如何斷定?外面著書相當紛亂,每個人說法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道理。建議讀者採用自己能夠理解的原理即可,這裡是我的方法:



  三個皆正:老陽(。- )


 


  一正二反:少陽( - )


 


  二正一 反:少陰( - - )


 


  三個皆反:老陰(。- - )



這是依據說卦傳而來: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這一段說的是八卦配人倫的問題,此人倫是以八卦的陰陽屬性而推演而來



陽卦:乾(父)、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


陰卦:坤(母)、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




文中所謂「一索而得男」,指的是三個爻中,第一爻(最下方一爻)就得男(陽);「再索而得男」指的則是第二爻得陽。



從以上歸類可知,要論一卦的陰陽,除純陽(乾父)與純陰(坤母)之外,其餘是以爻少者為主,一陽二陰者為陽卦,二陽一陰者為陰卦。


所以以此類推,當我們以三個銅板來求爻時,三個陽為老陽,三個陰為老陰;一陽二陰者為少陽,二陽一陰者為少陰。



而其機率,老陽與老陰皆為1/8,少陽與少陰皆為3/8。


示範


我們實際卜一卦入下:
































第六擲,二正一反

少陰,不變




 




 


第五擲,一正二反

少陽,不變




 




 


第四擲,三個正

老陽,變




 




 


第三擲,三個反

老陰,變




 




 


第二擲,一正二反

少陽,不變




 




 


第一擲,一正二反

少陽,不變




 




 


 



以上例子卜得的結果:本卦為兌,變卦(之卦)為需。讀作「兌之需」。


解卦


其解卦法與大衍之數揲卦法是一樣的:


一、 六爻都未變:以本爻卦辭為斷。



二、 一爻變,以本卦變爻為斷。



三、 二爻變,以本卦變爻的上爻為斷。變爻的下爻可做為參考。



四、 三爻變,以變卦的卦辭為斷;本卦卦辭可當參考。



五、 四爻變,以變卦不變的二爻中的下爻為斷,上爻可做為參考。



六、 五爻變,以變卦不變的那一爻為斷。



七、 六爻皆變,乾坤二卦時分別採用「用九」及「用六」;其餘六十二卦則以變卦為斷。



手卦--教你如何掐指一算


看小說或古裝劇時有時會有「掐指一算」的描述。其實,要「掐指一算」並不難。


坊間的書是以拇指外的四指,取四指上、下指節,一共有八個指節,每一節代表一個卦。然後再以此隨機感應,以拇指所指的卦為感應。連續兩次即得一卦,並以第一次為內卦,第二次為外卦。


不過,這樣的八卦分配方式個人覺得不妥,最主要的原因為拇指要指到小指,並不靈活。


以下是我自己的方法。


我們伸出中間三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會發現到共有九個指節,大致成一個九宮格。


九宮格去掉中間那一格,就是八宮。這時問題就只有要以先天八卦或是後天八卦來入此八宮的問題了。個人是採用先天八卦。



那麼,如果以左手來排卦,各卦的位置如下:


 







 

中指上:乾


食指上:兌


食指中:離


食指下:震



無名指上:巽


無名指中:坎


無名指下:艮


中指下:坤



 



 


若是以右手,則順序為:


 








 

中指上:乾


無名指上:兌


無名指中:離


無名指下:震


食指上:巽


食指中:坎


食指下:艮


中指下:坤



 



 


求卦時,左右手拇指分別放在兩手的九宮格中心位置,也就是中指指節,然後默念問題。


問題問畢,或靜心冥想,或遠觀物象,一切隨心之所至。在冥想或觀物的同時,讓拇指無意識地在三指間游走[不可以意識去操控拇指位置),等待感覺感應一到,或者心境一到,拇指所停留處即所求得之卦。


左手為內卦,右手為外卦。兩邊合起來便成一卦。 萬一拇指指在兩指節中間,認定沒有什麼標準,一切隨心所至,你覺得是那一個邊就是那一邊。


解卦


由於用指卦求得的卦沒有變爻,所以解卦時,直接以卦義及卦爻辭來解。


64卦象所有卦辭,請看:請點我,64卦總卦辭


原理粉簡單,背就對了,小弟在下敝人阿源我呢?是為了破解真假算命師(很多都是虎x,這就不說了)才會去學本法,希望各位學員都能持有正心精通此法!(本人濃��


&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