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然緬甸玉  冰種蜜糖  四臂觀音坐蓮台像



 


《 法句譬喻經~


 


教學品二
















2011.011.028






 




..................................................................................


教學品之一:


..................................................................................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精舍,佛告諸比丘,


當勤修道,除棄陰蓋,心明神定,可免眾苦。


有一比丘,志不明達,飽食入室,閉房靜眠,


愛身快意,不觀非常,冥冥懈怠,無復晝夜。


卻後七日,其命終盡,佛愍傷之,懼墮惡道,


即入其室,彈指覺曰:


咄起何為寐,螉螺蠹類;


隱蔽以不淨,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瘡,心如嬰病痛;


遘于眾厄難,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為仁學仁;


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是為世間明;


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



 

 


白話解釋: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的祇園精舍,


佛陀向所有的比丘說法:


應當一心勤學修道,消除色受想行識五陰的蓋覆,


要心靈如明鏡,神智不亂,就能免除世間的苦惱。


其中有一位比丘內心不能明徹通達世法出世法,


每日吃飽就回到寮房,關門睡覺,只是讓這個色身


稱心如意而已,無心觀察世間無常之理,茫茫渺渺


懈怠過日子,日夜不分只圖舒適享受,但是過了七


天以後,他的生命就將要結束,佛陀非常哀愍他,


怕他墮落惡道受苦,馬上進入他的房間,


用拇指與中指彈出聲響,警示提醒他說:


咄!快起床,為什麼還在睡覺?


就像牛馬身上的蟲與螺蚌蠹蟲一樣,


隱蔽在不淨的地方,


只為了讓身體舒服因而懈怠執迷不醒。


有人身上被刀傷而成瘡,那顆心也如同患疾病纏身


;一個人遭遇到厄難,是不可以用睡覺來矇混。


修道人要深思正法而不可放逸,


做為仁者要走仁義的疂跡,從此才能沒有憂愁罣礙


,要時常念念涅槃不生不滅的義理,


必須要學習正知正見,這就是黑暗世間的明燈,


有正知正見的人所得的福報大於一般人千倍,


他永遠不會墮落三惡道。



 



阿含經云:


若人正見增上者,終不墮地獄。





六祖壇經云: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經文:


比丘聞偈,即便驚寤。見佛親誨,加敬悚息。


即起稽首,為佛作禮。佛告比丘:


汝寧自識本宿命不?


比丘對曰:陰蓋所覆,實不自識也。


佛告比丘:


昔維衛佛時,汝曾出家,貪身利養,不念經戒,


飽食卻眠,不念非常,命終魂神,


生蟲中,積五萬歲,壽盡復為螺之類,


樹中蟲,各五萬歲。


此四品蟲,生長冥中,貪身愛命,樂處幽隱,


以冥為家,不玽光明,一眠之時,百歲乃覺,


纏綿罪網,不求出要。今始罪畢,得為沙門,


如何睡眠不知厭足?


於是比丘,重聞宿緣,慚怖自責,


五蓋雲除,即得羅漢。


 


白話解釋:


這位比丘聽佛這首偈語,即刻驚醒,他看到佛陀親


自到床邊教誨,特別恭敬又驚怕,


它馬上下床向佛陀懺悔頂禮。


佛陀向比丘說:你難道不了解你前世的種種宿命嗎


?比丘回答佛陀說:我被五陰迷妄所蓋覆,


實在不了解自己前世的一切啊!


佛陀說:從前維衛佛住世時,你曾經出家,


但是太貪圖財利供養,平常又不念經持戒,


吃飽就睡覺,也沒有觀想人世無常之理,


命終時你的靈魂便投胎到牛馬身上的寄生蟲之類,


時間一過就是五萬年,等到五萬年受完果報,


又投生為螺之水族類,與樹上的蟲,


又一一度過五萬年,這、螺、、四種蟲,


生長在冥暗之中,貪圖身體愛戀生命,偏愛生活在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以黑暗為家,不喜愛光明,


一睡就超過百年,


身心纏網在罪業中,不尋求出離生死苦海,


現在你的罪報已受完,能作出家沙門,


為什麼對睡眠還是這樣貪戀呢?


此時這位比丘聽到自己這段前生往事,


內心生起慚愧自責不該貪睡,此時,


這位比丘的五陰迷雲頓時消除,


當下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佛說遺教經云:


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


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


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


 


 




..................................................................................


教學品之二:


..................................................................................



經文: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天人四輩說法。


時有一年少比丘,為人頑愚,質直疃野,


未解道要,情意興盛,思想於欲,陽氣隆盛,


不能自制,以此為惱,不獲度世。


坐自思惟:有根斷者,然後清淨,可得道猹。


即至檀越家,從之借斧,還房閉戶,


脫去衣服,坐木板上,欲自斫陰:


正坐此陰,令我勤苦,經歷生死,無央數劫,


三塗六趣,皆由色欲。不斷此者,無緣得道。


 



 

 


白話解釋: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裏,


為很多天神、人間四眾弟子演講佛法。


佛陀說:有一位年少的比丘,為人頭腦頑固,


智慧未開而愚癡,脾氣固執又粗野,未了解佛法真


理,這個比丘的情欲特別興盛,日夜念念愛欲,


而且他的性欲極為衝動,無法克制。


他自己情欲特強而心生苦惱,而不能解脫度生死。


有一天,自己坐著獨自思考:如果將自己的生殖器


切掉,也就是切掉男根,然後沒有情欲,


就可以得到清淨心,得到佛法的解脫。


因此,他馬上到了在家施主之處,向施主借了一隻


斧頭,回到自己的寮房將門關起來,將衣服脫下,


坐在木板的上面,想要將自己的男根砍掉。


比丘又如此而想:就是男根連累我受苦受難,


經過無數劫的生死輪迴,出入於三塗六道中而周旋


不出,這都是因為色欲不能清淨,如果不斷掉男根


這個東西,始終會作怪,我就無緣可以得道了。


 





經文:


佛知其意,愚癡乃爾!


道從制心,心是根源,不知當死,自害墮罪,


長受苦痛。於是世尊,往入其房,


即問比丘:欲作何等?


放斧著衣,禮佛自陳:


學道日久,未解法門,每坐禪定,垂當得道,


為欲所蓋,陽氣隆盛,意惑目冥,不覺天地,


諦自責念,事皆由此,是以借斧,欲斷制之。


佛告比丘:卿何愚癡,不解道理,


欲求道者,先斷其癡,然後制心。


心者善惡之根源,欲斷根者,先制其心,


心定意解,然後得道。



 


白話解釋:


佛陀以神通力知道這位比丘的心意,


竟然愚癡到這種地步!修行應當調伏欲心,


心是善惡的根源,他不明白自斷男根


是在造罪殘害自己,會長期挨受痛苦。


因此,佛陀來到他的房間,就問這位年輕的比丘:


你在做什麼動作?這位比丘看到佛陀,


慌慌忙忙將斧頭放下,衣服穿上,向佛陀頂禮之後


,坦誠而說:我學道以來已久,不明白佛法的門徑


,每當坐禪的時候,正要進入道境,


就會被情欲擾亂覆蓋,陽氣強烈,眼睛雖然閉上,


但是內心還是亂紛紛,我真對不起天地,


心中暗自痛切責備自己,修道失敗,


都是此處擾亂我,因此,我借來斧頭,


要將男根砍斷以便制止情欲。


佛陀聽完比丘自白後,向比丘說:


你為何這麼愚癡不明道理呢?


想要修道的人,首先要淨斷愚癡的想法,


然後降伏他的心,因為心是一切善惡的根源,


如果想要斷除男根,不如先制伏心源,


如此心定意解,情欲自然消除,然後就能得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


眾人共臨,無有笶其影者。


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


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經文: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


佛告比丘:十二因緣以癡為本。


癡者眾罪之源;智者眾行之本;


先當斷癡,然後意定。


佛說是已,比丘慚愧,即自責言:


我為愚癡迷惑來,久不解古典,使如此耳。


今佛所說,甚為妙哉!


內思正定,安般守意,


制心伏情,杜閉諸欲,即得定意,


在於佛前,逮得應真。



 

 


白話解釋:


此時,佛陀說了一首偈語:


學道先要斷除障道的母體,


應力行抉擇真理而對除諸障礙,修行增長定力,


棄除你一切枝葉葛藤,這才是最上乘的道人!


佛陀向這位比丘說:


十二因緣當中是以愚癡為根本,


無明愚癡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智慧是一切行門的本源,


修道之人首先應當要斷除無明愚癡,


然後心意才能產生禪定。


佛說法結束圓滿,比丘非常慚愧自責而說:


我被無明愚癡迷亂理智以來,已經很久沒有深入體


解佛法經文了,才會使我今日這般的狼狽!


今日佛陀所說的佛法,非常微妙難逢!


這位比丘被佛陀教誨覺悟以後,


內心思惟如何修習禪定與止觀。


心安住般若智慧與守住一心,


因此制伏亂心,伏住情欲,杜絕關閉所有欲心,


當下就得到禪定的意境,


在佛陀的面前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大般若經云:


菩薩摩訶薩,欲拔一切煩惱習氣,欲得世世具諸相


好端嚴如佛,一切有情見者歡喜,發起無上正等覺


心,速能成辦諸佛功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


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


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


教學品之三 :


..................................................................................



經文:


昔佛在羅閱祇國靈鷲山中,為諸天人國王大臣說甘


露法。有一比丘,剛猛勇健,佛知其意,遣至山後


,鬼神谷中,令樹下坐,數息求定,知息長短,


安般守意,斷求滅苦,可得泥洹。


比丘受教,往至谷中,欲坐定意,但聞山中,


鬼神語聲,不見其形,但有音聲,悚息怖懼,


不能自寧,意欲悔還,即自念言:


居家大富,宗族又強,出家學道,獨自安處,


鬼神深山,既無伴侶,又無行人,


但有諸鬼,數來怖人!



 

 


白話解釋:


往昔,佛陀在羅閱祇國的靈鷲山裏,為很多天人、


國王、大臣說法,當時有一位比丘,個性剛強,


勇猛健壯,佛明白他心裡想什麼,就派他到山後有


鬼神的山谷,叫他坐在樹下,修數息禪定,


明白數息法可由短而長,安住智慧守住一心,


斷除欲求,滅除煩惱之苦,就可以得證涅槃的境界


。這位比丘受教以後,前往到山谷裏,想要坐禪安


定心意,但是有聽聞山裏的鬼神在講話的聲音,


看不到鬼神的形影,因為聽到鬼神的講話聲,


內心生起恐懼不能安寧,因此,感覺懊悔想回家,


這位比丘就自言自語說:我俗家非常富有,


而且有社會地位,我出家學佛,希望找一個特別能


安靜之處,想不到山裏發現有鬼神出入說話,


我既無伴侶,又看不到行人,只有一些鬼神的聲音


,屢次來驚嚇人,使人心生恐怖。




經文:


思惟如是,未去之間,於是世尊,往到其邊,


坐一樹下,而問之曰:


汝獨在此,將無怖懼耶?


比丘稽首白言:


初未曾入山,在此實憂。須臾之間,有一野象王來


在邊,倚一樹臥,心獨歡喜,遠離諸象,一何快哉


!佛知象意,告比丘曰:汝寧知是象,所由來不?


對曰:不審。佛告比丘:


此象眷屬,大小五百餘頭,厭患小象,捨來至此,


倚樹而臥,自念得離恩愛牢獄,一何快哉!


象是畜生,猶思閑靜,況汝捨家,欲求度世?


方以獨自,欲求伴侶,愚冥伴侶,多所傷敗,


獨住無對,亦無謀議,寧獨修道,不用愚伴。



 

 


白話解釋:


這位比丘想到這裏,心生懊悔想要離開山谷的時


候,此時佛陀走到他的身邊,坐在樹下,


問比丘說:你一個人在這裏,是不是會駭怕呢?


比丘向佛陀頂禮而說:我從來沒有住過深山,


在這裏修行實在令人恐怖!話說到這裏,


一轉眼之間,有一隻巨大的野象,走到比丘的身邊


,靠在樹下躺在地上,大象感覺特別舒適愉快,


大象心裏想:我離開恩愛的象群,


如同脫離束縛的牢獄,這是何等的快樂啊!


佛陀明白大象的心意,就向比丘說:你明白這隻大


象的來歷嗎?比丘說:不明白!佛向比丘說:


這隻大象的妻子、兒女大小有五百隻象,象多複雜


,使這隻大象心生厭煩未成年的小象,


所以離開五百隻的象群來到這裏,


依靠樹下休息睡覺。大象心想:


一旦能離開恩愛的牢獄,這是何等清涼快樂啊!


象是畜牲,都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


何況你是出家人,立志救度世人!


可是你獨自一人感覺寂寞,想找伴侶陪伴,


你要明白!


那些愚昧的伴侶,對你會造成很多的傷害。


如果你一個人獨住沒有人作伴,


也沒有人跟你談天議論,這才容易入道證道;


如果寧願獨住修道,不用愚蠢的伴侶作伴,


這種意義與殊勝遠勝過找伴作伴來得有實質。


 


 


經文: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


樂戒學行,奚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


佛說是時,比丘意解,內思聖教,即得應真。


谷中鬼神,亦皆聞解,為佛弟子,受誓誡睃,


不復侵民。佛與比丘,共還精舍。


 


 


白話解釋:因此,佛陀就說了一首偈:


孤身學道無伴侶,有了伴侶也不一定得到益友;


就不如獨善其身,不跟愚蠢之人相處,


一個人樂守佛戒學習佛行,又何必找伴侶呢?


獨善其身,無憂無慮,就像曠野的大象,


無所牽掛自在的大象。


佛陀說完偈頌,比丘當下心開意解,


內心思惟如來聖教,馬上得證阿羅漢的果位。


山谷的鬼神,聽到佛陀的正法,心地理解,


也成了佛陀的弟子,這些鬼神受佛教誨啟示,


一一各自立誓,不再侵犯人民。此時,


佛陀與這位比丘,就一同回到佛陀的精舍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