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空多讀經典  多唸佛號  多持定課


有點長~咱分段分好了~容易讀,請在家修行的人~慢慢品嚐



沈家楨博士六十年修學心得在家人如何修行
    
 沈家楨博士對台灣佛教界的貢獻不遺餘力。 當年聖嚴法師留學日本時,沈居士曾資助學費;日常法師在美時, 也曾受沈居士的護 持。

沈博 士是美國航業鉅子,終其一生護持佛法,非常非常的不遺餘力, 前年92歲高齡往生,很平實的分享他一生的修行經驗, 讀讀看修行中參考不錯。

 
隨時抓住機會,儘量布施,任何好事,都將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 如是因,如是果,是千真萬確的,不經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我從前做船生意,對船很有緣分,因此對《金剛經》中佛說的「 如筏喻者」,特別感到有興趣,這裡先以「如筏喻者」作個引子。


 如筏喻者「如筏喻 者」是以划船渡大 海為譬喻。筏或者船是譬喻佛法,


 渡大海是譬喻從輪迴生死到解脫成佛的過程。輪迴生死譬喻此岸,


 解脫成佛乃稱彼岸,此大海茫茫,非有船不得 渡。


各位你們可以 說都已經是上了船的人。上了船的人應該說已有希望到彼岸,


 可是世上也有很多人上了船之後,又改變主意,跳回此岸。


 有的船老是在此岸港口不 離開,有的船雖已 劃到海中,但不知劃向何方,


有的船則老是在兜圈子。 我很盼望大家不但已上了船,而且知道彼岸的方向,


 正在朝這個方向一直劃去。世上已上船 的人,如果已經剃 度出家的,


我們稱之為出家人;如果並未剃度出家的, 我們稱之為在家人。


 


因此,我這個題目中的在家人, 並不是指世上所有未剃度出家的人,


是指已有緣接觸佛 法、已有緣找到一條船、已有緣上了船、


已有緣握槳在手、 已有緣在划船、或者已有緣認清方向,


 正在朝這個方向划船前進的這批在家人,正好比 如各位。


應該如何 修行最是有效?如何修行最不浪費時間?是我想和各位討論的題目。




   


我十六歲有緣接觸佛法,可以說上了一條小船, 六十幾年中劃劃停停,



有時候兜圈子, 甚至於倒退。近年來,雖然自己覺得好像比較能用得上勁,


方向也似乎看準了? 但究竟已離此岸多遠,實在不敢講;會不會又劃回此岸,


也不敢講。 所可說的,我是一個十足的在家人,從來沒有出過家,


凡在家人所有的妻子、子女、貪嗔疑疑慢 我都有。


雖然現在已逐漸減少,譬如說妻子已先走了, 嗔也比從前減少,


但六十餘年中多少有一些領會, 有一些在酸甜苦辣中提煉出來的經驗,


深感覺到修行的不 容易,而在家人修行似乎障礙更多。


這裡之所以選這個題目, 也是因為覺得在家人修行實在不易,


覺得我這多年中得到的一點經驗,應該貢獻出 來,


以供大家作參考 或是藉鏡。拋磚引玉,還希望各位不吝指教。





   


修行這個名詞,原有廣義狹義之分。



這個題目是專指在家人的修行, 所以是廣義的包括了修人天福報的十善道,


換句話說, 是有相布施及無相布施 都包括在內;而布施也包括了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簡稱之,也可以說是指修一切善法。





   


在家人要想修行,只有靠自己,要自己訂出一套可行的功課,



這是我六十年來所體會出來的最重要經驗。





    


出家人過的是寺廟生活,有做功課熒窗有莊嚴的佛菩薩像時時看著他,



有一定的時間共同做功課——早課、晚課及參加各種法會,


還有師父師長的督 促指導及師兄師弟 的互相鼓勵。我們在家人沒有這種??


報, 而且在家人的環境也遠比出家人亂而雜,上事父母,下養子女,


不但謀生的負擔重,外境的引誘也多, 特別是在美國的中 國年輕父母,


想到將來子女讀大學的費用,每每覺得壓力很重。 因此,在家人要修行,


實在不容易,不但錯了方向沒有人糾正您, 也極容易感到疲 厭,生退心。


以,在家人修行,頂重要的是要嚴格管理自己, 訂出一套可行的功課。


我願意再強調一次, 這是我六十年中體會出來的最重要經驗。


 


自己訂功課 






怎樣訂您自己的功課呢?當然每個人不會相同。 我也訂過不少不同的功課,



試驗過好幾種法門, 我目前的結論共有四點,想貢獻給大家。





 ........................


一點,要決心起早,自己訂一早課。...............



 


晚上訂的功課, 極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勞或者因為有晚間的應酬而鬆懈或放


棄。 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時起 床,在早餐以前,訂 出半小時的功課,


這時間最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擾,可以持久。


譬如說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剛經》,或者多少遍《大悲咒》,


 或者一遍《阿彌陀 經》及一千聲佛 號,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


或者練習四念住, 或者修習止觀禪定,看您對那種修法最能相應,都可以,


 但一經訂後,三、五年內不要更變。



 





..........第 二點,要設法一年至少參加一次嚴肅的佛七、禪七或其他修持,........



不要短過七天。 我一生中感覺到跟張澄基教授有三次連續三個星期的修靜最為


力。在參加期內一定 要止語,能守八關齋戒最好。


止語要真真連續七天, 並不是上堂止語,回到宿舍又和人閒談,這樣的中斷,


對修持毫無用處,毫不得力。所以,最 好甚麼事都不管, 在這七天中,


將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您就抽出七天,


將您身心內的一切污染,澈底清除一次, 對您一定有好處。






  要細心認識自己。先問一問自己,您活了這麼多年,



有沒有認識您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這是在家人修行中的一個重要關鍵。


如果您對自己 沒有了解,不知道您的嗜好、長處及弱點,不明了自己的個性,


 很可能盲修瞎練,浪費時間,甚至於走入邪途。






  怎樣去認識您自己呢?先從大處著手,細心體會一下您自己的個性。



 不要去想這種個性是好呢?還是壞?也不要聽別人這麼說, 就以為您是如


此,而是要坦白找出您自己的個性是那種典型。


 下面二個例子是比較偏向於極端的例子, 您的個性可能介乎兩者之間,


不過也可以找出傾向。






第一種典型——你是不是常有不安全感?常常為自己著想,

將自己的利害看得很重?因為要保護自己,所以怕和人結交, 怕找麻煩,


也因此不喜歡 幫人?所謂獨善其身,個性趨向孤獨。這是一種個性的典型。





 


另一種典型——你對自己的事、自己的利害看得很淡,不十分關心,



 卻喜歡幫別人的忙,喜歡替別人著想,有極強的同情心,


有仗義打抱不平的胸 懷,不計自己的利害,有時會弄得焦頭爛額,不以為苦。


 為人慷慨好朋友,雖然有時也會答應了人做不到,反而被人罵。


這又是一種個性的典型。






自己細心的觀察一下,您是近乎那一種典型? 

  各位,這兩種典型都不壞。 您只要自己認清楚了您是近乎那一種典型,



運用發揮您的長處, 避去您的缺點,一樣可以成功。


我的所謂成功,是 指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如果您自己觀察下來,您是近乎第一種典型的人,



我建議您先從修學原始佛教入手。四念住是一帖對症良藥。


如果您對於研讀中國古文的經典沒有問 題,四聖諦、八正 道等哲理及教法,


都是好的,應該細心研究。倘您宿根深厚, 一樣可以得果。


《金剛經》中說:「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須陀洹。」 須陀洹是修學原始佛教達到的初果。不入色聲香味觸法,


 即是不受外境的影 響。


第一種典型的人,比較容易修到不受外境的影響,


也比第二種典型的人所接觸的外境簡單,因此容易修到初果的境界。





   


如果您自己觀察下來, 您是近乎第二種典型的人,我建議您讀一讀



《華嚴經》 中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將您的心胸放大。


學大乘佛法, 頂要緊的是沖淡我相,而擴大心胸 是破我相的基礎。


 第二種典型的人已具有大乘根器,再將心胸放大,則人我之分趨淡,


分別計較減輕,自然能迅速走上菩提大道。 


 





 


至於認識您自己的弱點,



是貪心重呢?是嗔心重呢?是疑心重呢? 或是自慢驕傲?


唯有自己坦白承認您的幻軀有那些弱點,方能設法避免, 方能自己提醒,


不走上造惡業的因緣, 這是想要修行的在家人須時時警惕的重要步驟。



 





....................第 四點,要儘量將你的生活和修行打成一片。............



 


這初聽好像並不容易, 其實並不難,養成習慣之後,效用很大。


因為我們所討論的是在家人的修行,所 以最可能和日常生 活打成一片的是


布施。


其要訣是將布施的念頭常常放在心上, 留心抓住機會。要記住凡是影響人們


愈廣愈大愈久的機會,其作用, 也即是功德福 報,也愈大。





   


我們都已經是上了船的人,應該知道布施並不只是捐錢。



布施有法施、財施、無畏施,範圍很廣。讓我簡單的和各位談一談:





    


使人增加智慧,教人有用的智識(如做老師),供養法師( 使法師能安心將



佛法智慧傳給大眾),助印佛書,贈送及流通佛書, 都是法施。


像台灣的 李祖鵠居士,二十 年如一日,經他的手送出去的佛書,


相信已超過一百萬本。 台灣另一位翁仁明居士開了一所維摩詰書屋,


大規模的贈送及流通佛書,自己常常到書 屋去照料。


他們二 位都是將生活與法施打成一片的好例子。





    


財施也包括了物質,有的宗教, 規定教徒要將每個月收入的百分之幾



捐給教堂,佛教中一般來講, 都沒有 這種硬性規?


其實,這種每月得捐若干的辦法,也有它的好處, 至少可以每個月提醒您一


聲。假定您能自己規定, 我每個月一定捐幾塊錢給某一個寺廟或某一種義舉,


久而久之, 您就養成財施與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習慣。


至於隨時隨地助人之急, 不論多少,都是財施,都是善因,必得善報。





   


無畏施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 地可修的法門。



一位善盡其職的護士或警察, 即是減除人們恐怖的好例子。


無畏施也包括了不要造成對方的恐怖。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跟著母親去


紹興鄉間一家替我 們看管祖墳的人家,偶然間看到一件事,


使我留下一個始終磨滅不了的印象。 這個人家的主婦為了要請我們吃飯,


去殺一隻雞。我正好看到那隻母 雞拚命在前面逃, 這位主婦拿著一把菜刀在


後面追, 後面還有幾隻小雞在吱吱呀呀的叫。


這天在餐桌上我看了雞肉, 實在吃不下去!這即是無畏施的反面,


世界上的 這種情形,或比這 更慘的場面不知有多少。


要天下太平,要都市中殺盜的罪犯消除, 看上去並不容易!


因為有這共業的惡因,必然會生共業的惡果。


如果我們能隨時 隨地自己行無畏 施,也能勸人阻止人不殺不害,


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修行。


 






現在我將上面的四點再歸納一下,這是各位可以自己訂的功課:






   一、訂立一個可行的早課

二、一年至少要認真參加一次七天或以上 的修行法會。  


三、要隨時檢討認識自己。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行修 行,隨時抓住機會。 


 


因為在家人修行要靠自己,別人幫不了您多少忙, 所以健康對您十分重要。


近年來, 美國社會已經由醫治疾病逐漸進步為預防疾病,這是一個好現 象。


希望各位同修 對這一方面的新知識,儘量接受。您身體健康,住世久長,


修行、 種福、積功德的機會也就增加,非常重要。






我自己近年來有三種警覺及一個目標, 也想貢獻給各位供參考及討論:



一、不要以為一定有明天。


二、 不要批評。


三、不要為煩惱所轉。並以福慧 雙修為目標。


 






不要以為一定有明天 

各位,我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幾年前, 顯公法師等六個人坐一輛我的車


子,由一位居培誠先生 開車。我坐在司機後面窗邊的座位上。


當車在高速公路上馳行時, 右方同一方向開的一輛車,突然繞過我們的車前,


撞在我車的左方。 那時我正睡 著,只覺車身一 震,「碰」的一大聲,


驚醒睜眼看時, 只見那輛撞我們的車正好一個跟鬥翻了出去,


我們的車也馬上停止。 後來方才知道那輛車正好撞在我們的車 前後門中間的


鋼骨 上,這是這輛車最堅固的一點,所以那輛車被彈了出去。


各位請想一想,如果那輛車是撞在鋼骨的前方,即撞進前門, 居君不死即傷;


如果稍向 後,撞進後門,我不 死即傷,這真是差之毫的事。


如果撞在後車門上, 今天我就不可能和各位相聚!






在現代的高速度社會中,一個人隨時可以死亡的例子, 真是舉不勝舉。



相信各位親自遇到的經驗也一定很多。所以, 我這一個警覺——


不要以為一 定有明天,並不是故意恐嚇各位。






常聽見做母親的會說:「啊呀!我是很想修行呀,可是孩子還這麼小,



 家裡的事情又忙得透不過氣來,那裡有時間修行呢! 等孩子們都成人了,


我那 時就可以安心修行 哩!」各位,在座的年輕母親很多,


不知有沒有生起過這種念頭? 我可以告訴各位的,


有一位母親十多年前曾這樣說過, 可是她現在正忙著替女兒 照料孩子!






也常聽見在做事的朋友講:我很喜歡學佛啊,可是現在每天上班,



事情實在太多,不如等我退休之後,一定可以專心修行了。


 也有人說:現在那裡 有時間修行,現在得盡力賺錢,


不然等退休之後, 連生活都沒有保障,還談甚麼修行。



 





位,我和我的妻子和如都曾有過這種念頭。

記得有一次我們討論到這個問題時,和如曾問我一句話, 改變了我們的觀念。


她說:「您知道您能活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