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到病除的養生法------韓春霞 3


11、幫你克服恐懼的俠客,----俠白穴 (克服恐懼)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俠白穴用力下壓或按揉,時間在2--3分鐘之間,以有酸脹感覺為佳。


俠白穴位于臂內側面,肘橫紋上5寸,肱二頭肌撓側緣凹陷處。此穴對心跳過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12、氣喘吁吁嗓子疼,全部都去找太淵 (喘氣不暢、咽喉疼痛、聲音沙啞)


 


操作方法:用拇指輕輕按壓太淵,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3--5分鐘就可以,也可以取枸杞搗爛,貼太淵穴處。晚上睡覺前,將枸杞搗爛,然後貼於太淵穴上以醫用膠布固定,早上起來的時候取下,這樣在睡眠當中就把氣不足了。


太淵穴位於手腕拇指端的橫紋上。伸出手掌,拇指立起時會有大筋豎起,在大筋內側凹陷處,摸起來感到有脈搏跳動之處即是此穴。


 


養生廚房:山藥枸杞粥 生山藥200克 ,大米30克 ,枸杞30克 。 將山藥洗淨切成塊狀。然後連同洗淨的米後一起煮粥,等粥7分熟時,再加入枸杞煮透即可食用。


13、咳嗽痰多黑鼻頭,健脾燥濕用陰陵 (咳痰、黑鼻頭的脾虛濕盛型)


 


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壓陰陵泉穴,也可用保健小錘輕輕敲擊,每次刺激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一天3次,或用艾條灸3--7分鐘,每天一次。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有健脾利濕,舒筋活絡之功效。


 


按中醫理論導致痰多的病因主要有寒邪犯肺、風邪侵肺、熱邪侵肺、濕邪侵肺或燥邪侵肺。脾是管濕氣的,脾主運化。


14、搓搓魚際,讓孩子健壯不感冒。 (防治小兒感冒、消化不良)


 


操作方法:一隻手固定不動,另一隻手用力在對側手掌上的魚際穴處搓動,大約10餘次,使整個手掌發熱。然後再換手,搓另一隻手。


對魚際的按摩,可用推法也可用揉法。推得方向不同,效果也不相同。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止瀉效果好,可用來治療孩子拉肚腹瀉。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則可以止嘔。來回推,則可以很好的調節孩子的脾胃功能。揉搓時間應在2--3分鐘之間,推則至少要做到50--100


魚際穴位於人體的手大拇指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赤白肉際處。


 


魚際還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對於感冒引起的嗓子疼、咳嗽、打噴嚏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15、堵氣岔氣嗝不出,就按支溝理三焦 (胸悶岔氣者)


 


操作方法:按摩支溝穴5分鐘,再用雙手掌面順著身後的肋骨走向搓3分鐘


支溝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陽穴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


 


他是人體的出氣筒,平時多揉揉它解除你難言的痛苦,讓身體更加輕鬆。


屬三焦經上的穴位。三焦經是主一身之氣的。


16、糖尿病也不用處處忌嘴,然谷穴祝你一臂之力 (糖尿病人)


 


操作方法:用力按雙側然穀穴,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再鬆開,再按下去,再鬆開。如此反復10--20次當酸脹感在也不退去的時候即可。長期堅持。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屬腎經上的穴位。腎經屬水。


小兒厭食,媽媽可以給寶寶按摩一段時間後,得到改善


然谷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17、酒後麻煩多,太沖穴讓脂肪肝與您絕緣 (患脂肪肝的中老年人)


 


操作方法: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然後用雙手拇指指端著力,持續的點按太沖穴,每次按30秒稍停片刻,以有酸脹感為佳如此共點按3分鐘即可。也可以沿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如此反復做20次。長期堅持。


太沖穴屬肝經。它具備補虛瀉實的雙重作用,除了活血化瘀之外,還可以激發肝經氣血、清肝利膽、平肝潛陽,從而起到補肝的效果。經常刺激它還可以改善睡眠。治療脂肪肝應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在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3指寬處的凹陷中。


 


養生廚房:芹菜黃豆湯 取鮮芹菜100克 ,洗淨切片。黃豆20克 ,事先用水泡漲。將芹菜片和黃豆一起加入適量水,放入鍋中煮熟,然後吃菜喝湯,每日一次。


芹菜又分水芹和旱芹兩種,水芹保肝,旱芹降壓。黃豆性味甘平,可健脾胃,潤燥行水。


 


18、指壓期門穴,啟動內藥滅肝炎 (肝炎患者)


 


操作方法:用手指按壓2--3分鐘期門穴,也可選擇艾灸的方法,灸的時間在10--15分鐘之間,長期堅持。


經常按摩期門穴和行間穴,對肝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行間穴除了可以預防青少年假性近視外對肝病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肝硬化、酒精肝等。


期門穴 從巨闕穴處畫一條與地面平行的直線,然後再從兩側乳頭畫一條與之垂直的豎線,交點之處便是期門穴。


 


養生廚房:枸杞麥冬炒蛋丁 取枸杞子10克 ,花生米30克 ,豬瘦肉50克 ,麥冬10克 ,雞蛋4個。 先將枸杞洗淨,然後在沸水中汆一下。麥冬剁成碎末,花生米過油炸,雞蛋隔水蒸熟。再將豬肉切成細丁,置油鍋炒熟,然後倒入蛋粒、枸杞子麥冬,再加上適量的食鹽,味精調味,放入盆中,撒上花生米即可。此菜品可佐餐食用,每日2次,常食效果極佳。


 


19、腎虛要從源頭找,太溪穴為腎臟注入汩汩活力 (腎虛)


 


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揉太溪穴,每次3--5分鐘,長期堅持。或者 ,找一個頂端光滑的木棒(按摩棒)用木棒的頂端抵住太溪穴輕輕按摩。但力道一定要柔和,以免傷到皮膚。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屬腎經的原穴。



20、關元穴關愛腎中陽,讓男人重振雄風 (男性性功能障礙者)


 


操作方法: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迅速的小幅度的上下推動,睡前按摩幾分鐘,半月見效。


腰為腎之府,腎不好則腰會疼。遺精,就是腎精虧得太厲害,心氣太浮,而腎精得不到收斂所致。


關元穴的位置在腹部臍中下三寸處。


 


關元穴他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肝腎與人買的交會穴,為屬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等器官。對足三陰、小腸、任脈這幾個經絡裏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21、腫脹都因積水留,複溜穴讓積水快流走 (腎虛型水腫)


操作方法:先用30--40度的水泡腳10分鐘,再用指腹用力按揉此複溜穴10分鐘。1個月見效。或者 先找准穴位,然後將米粒、綠豆等用膠布固定於此處,閒暇之餘,經常刺激它即可。


複溜穴位於腳踝內側突起的骨上,往上2指寬處,在脛骨與跟腱之間。


 


22、常按三陰交,女性更年期不煩惱 (更年期綜合症)



操作方法:用手按住此穴用力按壓,以稍有酸脹感為佳,每次按摩3--5分鐘,或用艾條灸,每次灸的時間在10--20分鐘之間,至皮膚微紅發燙為止,每天堅持。或者,用筷子、按摩棒等抵住此處進行按壓。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3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三陰交穴即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匯穴。


 


養生廚房:棗仁粥 取酸棗仁30克 ,粳米60克 。將酸棗仁洗淨後加水煎,然後取汁。再將粳米與酸棗汁一起煮粥,熟後溫熱服食。


23、寶寶腹瀉要補腎陽,長強穴就有特效 (脾虛型小兒腹瀉)


 


操作方法:小兒俯臥,用一隻手的拇指指端輕柔點揉尾骨末端長強穴,用力由輕到重,一孩子感到舒適為度,按揉30--50次,感到長強穴發熱就好了。


另外,將蘋果切塊,搗成果泥後食用對寶寶腹瀉有很好的作用。


長強穴位於尾椎骨尖端和肛門之間的中心點。


 


24、胃不舒服的時候就請出人體的胃動力藥--公孫穴 (胃痛、胃脹、胃酸)


 


操作方法: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孫穴3分鐘,也可用艾條點燃固定懸灸于施灸部位約3釐米高處,以皮膚稍起紅暈 ,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宜,灸大約10分鐘左右。堅持一個月。


公孫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跕 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屬足太陰脾經同時又與沖脈相通。他最明顯的功效就體現在胸腹部。


 


養生廚房:牛奶粥 取大米100克 ,牛奶500克 。將大米煮粥然後倒入牛奶攪拌即成。牛奶補氣血,入肺胃,因此有很好的養胃功效。胃病患者平時要多注意保養,少食生冷、油炸及辛辣的食品。


25、梁丘是最便攜的止胃痛藥 (胃病)


 


操作方法:用拇指用力按壓梁丘穴,有酸脹感時停手,然後繼續按壓。如此反復,可很快止痛。或者,去藥店買一些甘草,取少許搗碎,然後貼于梁丘穴處,用膠帶固定好。每晚臨睡之前貼上,早晨起來再揭下來。這樣趁熟睡時打通氣血,省心省力。


梁丘穴是胃經的郤穴。郤穴為經氣深藏之所,是臟腑經絡之氣曲折彙聚的孔隙。陽經的郤穴一般用來治急性病,陰經的郤穴主要用來治血症。


梁丘穴位於膝蓋骨附近。用力將腿伸直,在膝蓋骨的外側(小腳趾方向)會出現細長肌肉的凹陷。從膝蓋骨右端向上2寸即是此穴位。


 


26、建裏穴最益氣升提,托起下垂的胃 (胃下垂者)


 


操作方法:按揉建裏穴長期堅持。


建裏穴在肚臍上3寸的地方,中脘穴下麵1寸處。 食欲不振、腹脹也可以用按摩他來解決。


 


養生操:先仰臥,雙腿伸直抬高,再放下。反復數次,休息後再重複做數次。


注意飲食多吃高營養或含脂肪的食物。


27、腸胃好,人長壽,足三裏是治療腸胃病第一大穴 (保健腸胃)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用力按壓足三裏穴,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次5--10分鐘,直到有酸脹發熱感為止。長期堅持。


足三裏穴外膝眼下4橫指、脛骨邊緣。為陽明胃經的合穴。對胃腸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如胃痛、嘔吐、便秘、泄瀉等。


 


28、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天樞穴是解除便秘的第一要穴 (脾腎陽虛型便秘)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輕輕按住天樞穴,緩緩下壓,至有明顯酸脹感後,在穴位上輕輕旋轉。按摩約2分鐘即可有便意。經常按摩,不拘時做。


天樞穴位於臍中旁2寸的位置。平躺在床上,露出肚臍,以肚臍為中心,左右兩拇指寬處即為此穴。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同時又為大腸的募穴。募穴就是臟腑之氣在胸腹的聚集地。


按中醫理論,便秘可分為腸胃燥熱型、氣機鬱滯型、氣血不足型、脾腎陽虛型四種。天樞穴對於腹瀉、痢疾、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有很好的調節功效。


 


治療便秘的民間小驗方:在肚臍周圍塗抹大量的清涼油。


除了按摩天樞穴外,每天晚上睡前摩腹也可起到防便秘的效果。具體方法:平躺於床上,將雙手搓熱後置於小腹上。以肚臍為中心做順時針按摩,每天300次以上。


 


29、小病不求人,腹脹腸鳴就找氣海穴 (肝脾血瘀型腸鳴腹脹)


 


操作方法:按摩氣海穴,不拘時做。


氣海穴位於人體的腹部腹中線上,臍下1.5寸處的地方。


 


養生廚房:黨參黃芪山藥粥 黨參20克 ,白術20克 ,茯苓10克 ,黃芪10克 ,山藥20克 ,加米熬粥。也可以用來燉雞燉排骨。


30、老人便血多是脾胃寒,就讓中脘穴來溫暖 (便血)



操作方法:兩個手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到腹腔內產生熱感。晚飯後一小時做,長期堅持。按摩中脘穴最好的方法是摩揉。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氣海穴在肚臍下麵1.5寸的地方。


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彙集穴位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R.LG_UeaHBKsESHCfX.uaT0-/article?mid=1043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