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法句譬喻經24~雙藥品三
















2011.01.027






 








法句譬喻經簡述


是從生死無常之苦入手,體見世間的真相,


最後勸人透過學習佛法,堅守戒律,開悟智慧,


達到涅槃吉祥的人生境界,


本經的內容十分的豐富。


 


本經主要演說:因果業報、生死輪迴、世間無常,


如何增長智慧而破無明煩惱,


如何在欲海中淨化而得清涼菩提,


一一的道理皆是透過事相來證明佛法的解脫真理。


 


法句譬喻經總共有經文分為


四十品, 七十五個莊嚴故事。


 


為何先挑這品~雙藥品 三,


我第一次讀法句譬喻經是從佛學淺說系列叢書中


所讀到的~有畫精美的插圖與文字說明


年紀小的兒童也容易看得懂(有注音)


 


就像在看小篇的單元故事一般白話好閱讀


前後這些年也重讀過好幾遍了


 


前天泡茶時就拿出來翻了一下


看見了這一篇文章~雙藥品 三


讓我一時間~好像解開了我以前的一些疑問


~ 原來就是如此ㄚ ~


為何ㄟ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囉喉羅  密行第一


從沒有經典說他是如何修習的~密行


 


可能書讀的太少了吧


 


讀到這一篇後~恍然大悟ㄚ


原來就是如此


蓋一間不漏水的屋子


(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為穿;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婬匿不生。)


 


所以多讀書~有時可以解其惑


( 時間一到~自有善緣引ㄛ)


 


別以為是執有,


也別以為是禁 或閉 或關 或守


 


外意不透,內懺業消


有空多唸佛號


 


來讀讀這篇文囉~改日po全經文分享


有白話解說


 


二十四、雙要品之三:




經文:


昔耆闍崛山後,有婆羅門七十餘家,宿福應度。


佛到其村,現道神化。眾人見佛,光相巍巍,


莫不敬伏。佛坐樹下,問諸梵志:居此山中,


為幾何世?有何方業,以自供給?


答曰:居此以來,三十餘世,田作畜牧,以此為業


。又問:奉脩何行,求離生死?


答曰:事日月水火,隨時祭祠。若有死者,


大小聚會,唱生梵天,以離生死。


佛語諸婆羅門:夫田作畜牧,祭祠日月水火,


唱叫生天,非是長存離生死法。極福無過,


二十八天;無有道慧,還墮三塗。唯有出家,


修清淨志,履行寂義,可得泥洹。於是世尊,


即說偈言: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


不得真利。知真為真,見偽為偽,是為正計,


必得真利。世皆有死,三界無安,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觀諸世間,無生不終,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白話解釋:


從前,在王舍城郊區靈鷲山後面,住有七十多家婆


羅門貴族,因為前世的福報,應該得度了。


佛陀來到他們的村上,顯示出神通變化,


眾婆羅門看到佛陀光明巍巍的金身,無不敬伏萬分


。佛陀住在樹下,問這些婆羅門教徒:


你們住在這山裏,有多少代了?


以什麼作為職業來維持生活呢?婆


羅門教徒答道:我們住在這裏已經三十多代,


依靠種田養畜牛羊以求活命。


佛陀又問:你們信什麼教、修什麼道,作為出離生


死的法門呢?他們答道:我們崇拜太陽、月亮、


水神、火神,按時分節去祭拜,如果族裏有死人的


話,一村大小都聚集在一起,唱誦經文,


祝禱他生大梵天,以解脫生死!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你們以種田畜牧為活,


祭祀日月水火之神,唱誦祈求生大梵天,


並不是徹底的脫離生死妙訣。


你們要知道,三界之內福報最大的,


沒有再超過二十八天的天人了;


但是他們還是缺乏佛法上的智慧,


到最後依然要墮回三惡道中。


唯有出家為比丘,修行清淨的佛道,


實踐寂滅的真理,才可以成佛呢。


因此,佛陀就說了一首偈:


以真當偽,以偽作真,這都是邪門,得不到真利。


以真為真,以偽為假,這是正見,必得實益。


人生皆有死,三界不安寧,天界雖有樂,


福盡還墮落。智者觀世間,無生即無終,


要離生死海,應行真佛道!


 




開悟聖僧云:


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


勞生惜死,哀悲何益!


 



 

經文:


七十婆羅門,聞佛所說,欣然意解,願作沙門。


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墮,皆成沙門。


佛與比丘,共還精舍,至於中路,顧戀妻息,


各有退意。時遇天雨,益懷憂慘;佛知其意,


便於道邊,化作數十間舍,入中避雨,而舍穿漏。


佛因舍漏,而說偈言: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為穿;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婬匿不生。


 


白話解釋:


此時,七十個婆羅門教民,聽佛所說的偈語,


欣喜領悟佛法,並願成為沙門。


佛陀說:歡迎你,比丘們!他們的頭髮和鬍鬚,


自動脫落,當下都成就了比丘。


佛陀和這些新比丘們,一同回到精舍,


走到半途的時候,有人留戀妻子,都很懊惱,


甚至打算還俗回家。這時候天變落雨,


他們更加為家人憂愁。佛陀知道他們的心理,


就在路邊變化出幾十間的田舍,一齊便走入避雨,


但是這些房子都漏雨,佛陀藉著屋漏的因緣,


說了一首偈語:


蓋屋草不密,天雨會漏水,心不走正道,


淫逸意識流。蓋屋要周密,大雨不會漏,


守心思正道,婬惡難得逞。


 


 


ps:讀本經時,常有佛陀..咻一下飛到那去現法身像


或幻化一些有的沒有的物件


請將他~看過就好,別太再意其神通處


 


若真能飛東飛西的~自在如意行的話


佛陀得知琉璃王子要攻打釋伽族時,


為何要花好幾天的徒步爬山涉水的行走


從外地走回來並坐在其大軍行進的路面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