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童每天少睡一小時,
大腦認知發展晚兩年 》
2010.02.026
專家研究:
學童每天少睡一小時,大腦認知發展晚兩年
新學期方始,你家孩子是不是又出現每天睡不飽的
狀況?英國《每日郵報》最新一篇報導指出,
學齡兒童睡眠不足,
將導致大腦功能無法彌補的損害。
以認知能力為例,每天晚睡一小時的學童,
其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兩年。
專家更指出,青少年長時間的睡眠不足,
也有可能引發情緒暴躁、憂鬱、酗酒等行為問題。
也許家長不免納悶:如果孩子睡得好,
就算少睡一點,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
答案是,睡眠的質和量同等重要。
特拉維夫大學艾維‧索丹博士指出,
睡眠量的些微差距,確實對孩子的學習力
造成極大的影響。睡眠不足不但有礙學童的
大腦發展,也連帶降低學業表現、情緒管理,
並且造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直到二十一歲為止,
大腦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且多半是在睡眠中
進行的。專家呼籲,正值成長期的學童,
每日至少要睡飽九個小時以上。
然而,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國中小學童
平均每晚少睡一小時。半數國小學童在上學日的
睡眠時間都不滿七小時;課業壓力大的國中生
更不用說,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
面對永遠睡不飽的孩子,家長應先檢視以下
幾個因素:是否過度安排活動、功課太繁重、
家庭作息過於鬆散,或沉溺電視電玩的誘惑。
此外,為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專家還提供幾個實用技巧:
1. 實施睡前儀式:針對年紀小的孩子,
爸媽可運用床邊故事、背部按摩、泡澡等靜態
活動,營造愉快正面的家庭氛圍,
幫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睡前作息。
2. 列出睡前檢查表:針對大一點的孩子,
爸媽可設計一份「睡前檢查表」,清楚列出
睡前該做的事,供孩子勾選自己已完成的項目,
這樣不但可減少無謂的親子爭執,
也能滿足孩子「做到了」的成就感。
3. 要提前準備:為了確保孩子每天能在
固定時間入睡,爸媽千萬不要等到規定時間一到,
才匆忙催促孩子去睡覺。明智的做法是,
全家人要在睡前一小時,啟動刷牙、唸故事書
等準備工作,以預留充足時間,
因應生活中許多突發的狀況。
為人父母的您
您注意到了ㄇ
生活品質習慣~是要從小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