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冰青老種 玉佩



 


破除養生迷思!要看專家的意見!




2009/04/14 10:01

 


破除養生迷思!


 


要看專家的意見!



 


 


 


2009.04.14


 


 


幾破除養生迷思!要看專家的意見!


 


顛覆根深蒂固的飲食觀念


 


現代人重視養生保健,


 


但道聽塗說或斷章取義的流言很多,


 


甚至有許多人深信不疑...


 


我們請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


 


以及中醫師吳明珠就門診中最常被詢問的


 


錯誤養生法,一一解答,


 


並請這2位醫師提供他們自己的養生法。


 


 




迷思 1- 每天要喝8 杯水


 


正解:很多人都知道每天要補充約2,000cc的水分,


 


以一個馬克杯250cc 來換算約是8杯水


 



但何一成醫師說明,2,000cc的水分指的是所有含水


 


的總攝取量,包括吃飯、喝湯等食材中的水分。



所以若一天3餐正常攝食且有喝湯,那麼白開水


 


只須喝約1,000cc,相當於4 杯



長期水分喝太多例如每天超過3,000cc,


 


可能會造成水腫。


 


Tips:喝茶、飲料、咖啡,都可能反而促進體內原


 


有的水分代謝,所以不能算是良好補充水分的方


 


法,補充水分還是應以白開水為主。


 


 


 


迷思 2- 多運動保年輕


 



正解:運動過度體內反而會產生過多自由基,


 


更會加速老化。


 


一天最適量的運動是中等強度 30到60分鐘,


 


若每天超過60分鐘,從國外研究可看出,


 


身體的各項生理指數反而趨向不健康,


 


像是血脂肪不降反升、且血糖降得太低,


 


無法維持平穩,身體會對精緻食物的渴求度提高,


 


這時若再攝取大量精緻飲食,反而更不健康。


 


即使是運動選手也要分階段訓練,


 


最長運動 1小時就要停下來休息。


 


 


所以一般人若將運動當成健身,


 


就不須要運動過度。


 


Tips:若認為每天抽不出 30分鐘空閒來運動,


 


那麼用累積的方式也可以,國外研究也證實,


 


1次運動 10分鐘,每天 3次,


 


也可達到每天運動1 次30分鐘約 70%的效果。


 


可利用上班去搭車時多走路、


 


在辦公室做伸展操等方式。


 


 


 


迷思 3- 吃鹼性食物較健康


 



正解:血液是弱鹼性;胃酸是酸性;陰道和皮膚都


 


是弱酸性,身體各處的酸鹼值都不同,


 


吃了鹼性食物經消化吸收作用後


 


並不會因此改變酸鹼值,


 


且食物經胃酸消化作用,只會留下有用營養素


 


供細胞吸收,本身的酸鹼值已改變,


 


所以沒有食物酸鹼值對體質影響的問題


 



另外,有人說想生男孩的話,爸爸要吃肉變酸性體


 


質;媽媽要吃菜變鹼性體質,


 


不過何一成醫師和吳明珠醫師都認為不可行,


 


倒不如先就醫診斷是否有其他疾病影響生育能力。


 


Tips:營養素沒有分酸鹼度,只有份量 和種類的需


 


求,多樣性、足量就可維持健康,


 


其中某一種營養過多、過少,都不好。 


 


 


 


迷思 4- 洗冷水澡促進循環


 



正解:天天洗冷水澡,反而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


 


洗冷水澡時皮膚表面溫度驟降,微血管收縮,


 


反而會造成血液只停留在身體內部,


 


無法做有效的循環。而且皮膚微血管長期收縮,


 


對於腦部和心臟的壓力比較大,


 


對老年人或有高血脂、


 


心臟病等問題的人來說比較危險。


 


Tips:若要沖澡,可使用約37 ℃的溫水,


 


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最好不要超過 40℃ 。


 



若想泡澡,也是與體溫差不多的溫水即可。


 


老年人泡澡儘量不要讓水位超過心臟高度,


 


也不可泡太久,約10分鐘左右就應起來了。 


 


 



迷思 5- 早睡早起比較健康


 



正解:這招對中老年人才有用!隨著年齡增長,


 


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分泌時間越早,


 


所以中老年人會傾向早睡、早起,


 


較符合自然生理時鐘。


 


 


至於年輕人,只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時鐘作息即可,


 


但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 點,


 


因為晚上11 點到凌晨1點鐘是體內生長激素


 


分泌時間,若這時候不睡覺,


 


正在發育的年輕人就會長不高;


 


成年人就容易老。


 


 


Tips:輪班工作者要利用室內光線來調節睡眠週


 


期,例如清晨才回家準備睡覺者,


 


最好將室內控制很暗,下午起床時就不要待在昏暗


 


室內,可出去曬太陽,或是做運動。


 


 


 


迷思 6- 養生茶沒事可多喝


 



正解:養生茶也得依體質調整劑量來喝!


 


吳明珠醫師表示,很多人以為像黃耆枸杞紅棗茶可


 


以一直喝,或隨時來一杯,其實若是燥熱體質,


 


很容易因此而上火,更易有口乾、便秘等現象。


 


 


Tips:想要調整體質,建議先讓中醫師診斷身體狀


 


況,開藥方後再到中藥行抓藥,


 


才能達到保健的效果。


 


 



 迷思 7- 便秘要多吃水果才行


 



正解:便秘應該要選對水果、多吃蔬菜、多喝水、


 


多運動!很多人以為便秘多吃水果即可,


 


但如


 


蘋果、芭樂等無助排便,反而加重排便困難。


 


 


Tips:想吃促進腸蠕動的水果幫助排便,


 


建議可吃水梨、木瓜和奇異果,


 


這些水果富含酵素、纖維質和水分,


 


對排便比較有幫助。


 


 



迷思 8- 喝黑糖水排毒治過敏


 



正解:吳明珠醫師認為,「排毒」的觀念太含糊,


 


並未界定是哪種毒素;若要說黑糖的作用,


 


那麼體質較虛寒、易手腳冰冷的人,


 


喝一點黑糖水有調理作用。何一成醫師則認為黑糖


 


是提供糖分、礦 物質,


 


醫學上沒有排毒和治療過敏的說法。


 


 


Tips:黑糖較溫補,所以冬天較易覺得冷、


 


體質較虛者可先讓醫師診斷再煮黑糖水喝 。


 


較燥熱者則不建議,以免情況更糟。


 


 



迷思 9- 多吃魚眼睛對眼睛好


 



正解:魚眼睛富含膠質,是眼睛部分結構組成所須


 


的營養素,但眼睛的功能要健全,不光靠膠質而


 


已,還有維生素 A 、B 群、C 、 E等


 


況且



魚眼附近多脂肪,易有海洋重金屬汙染的問題,


 


建議不要吃太多。


 


 


 


不開車多走路 



每天上下班都使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


 


而且在走路、快走的過程中,不接電話、


 


不想其他雜事,完全「專心一意」的運動,


 


他認為全神貫注運動才能真正讓身心放鬆,


 


可讓自律神經紓緩、強健骨骼肌肉 。


 


 


注意身體警訊


 



注意自己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例如


 


有點累時就會泡澡放鬆


 


有點感冒時就會喝檸檬水


 



平常會依當天狀況喝些保健茶飲


 


一星期中一定會有半天什麼事都不做,


 


全然的放鬆。 


 


 



顛覆根深蒂固的飲食觀念


 



因緣際會下,有幸聽到吳寶芬講師的健康講座,


 


在贏得滿堂喝采下,是抽絲剝繭地打破我根深蒂固


 


的錯誤飲食觀念。為一改前非,


 


將筆記好好整理一番!


 


 


七樣好東西:


 


1 睡前喝豆漿、2 每天早上兩顆蛋、


 


3 吃水果比吃蔬菜好、4 綠茶效益勝過水、


 


5 天天來杯咖啡吧、6 將癌細胞改邪歸正的地瓜、


(其實地瓜葉更好ㄛ)



7 蜆肉比蜆湯價值更高。


 


 


 


1 睡前喝豆漿(無糖或低糖豆漿):


 


豆漿富含100%的優質胺基酸,


 


可製造充分的生長激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消耗體內多餘的醣份和脂肪,所以睡前喝豆漿,


 


有減肥的的效果,這就是「胺基酸減肥法」,


 


又叫「懶人減肥法」。


 



此外,大豆富含異黃酮素(天然的雌激素),


 


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護心臟,


 


預防心肌梗塞,所以女生得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只有


 


男生的六分之一,異黃酮素並可抑制人體鈣質的流


 


失,還可預防與基因遺傳有關的乳癌與腸癌,


 


因此睡前喝上一杯 250cc的豆漿,冷熱甜淡隨意,


 


可讓您有一個好睡眠、好體質。


 



但是現在市面上的黃豆有80%是基因改造的,


 


目前基因改造的食品對人體的影響如何還未可知,


 


 


 


2 另外,早餐以豆漿加熱後打兩個蛋不加糖,


 


可吸收好的蛋白質及好膽固醇。使孩子易長高。


 



好的膽固醇尚有沒有腳的海鮮類,有殼的最好,


 


如蝦、蟹;然魚皮&魚鰓&內臟&魚標禁吃,


 


唯小捲之內臟可食,因富含防癌成分,


 


小卷吃中間黑色粘多醣比較營養,又,


 


海參是海中生物中唯一零蛋白質的食物;


 


再其次有好的膽固醇是兩隻腳的雞肉、鴨肉。


 


 


3 吃水果比吃蔬菜好:


 


當個「好色之徒」吧,


 


吃水果要選香的,顏色鮮豔的,含有大量松脂,


 


多吃對身體有益。且吃水果比吃蔬菜好,


 


松脂成分可抗壓,如芒果要選土芒果,


 


葡萄要吃紫葡萄,西瓜選無子大紅西瓜,


 


香瓜選綠色的,哈蜜瓜要選肉色的,


 


水果中以榴璉的松脂居第一。


 



然今後別再吃葡萄柚因會抑制肝的解毒!


 



4 綠茶效益勝過水:


 


建議喝綠茶來代替水和紅茶,因水帶不走身上不好


 


的物質,紅茶為已發酵的熟茶,


 


因此綠茶優於紅茶,多喝綠茶可以降低巴金森,


 


且綠茶含兒茶素,能保護關節軟骨緩解疼痛。


 



另外,泡過後無味的綠茶包,


 


可用來擦過敏的皮膚跟濕疹唷!



可買超市「世家」的綠茶包,很便宜喔!


 



5 喝咖啡選阿拉伯豆:


 


每天一杯咖啡,喝咖啡的好處是咖啡可抑制多巴胺


 


L-Dopa,預防老化、巴金森氏症、防癌,


 


咖啡會活化大腦命令四肢時所需要的傳導物,


 


年老以後身手較為協調,壞處是喝咖啡會流失鈣與


 


一些維他命。


 



懷孕前三個月禁喝,因易流產。此外,


 


喝咖啡要選阿拉伯豆,不是爪哇豆,豆子要新鮮,


 


放久了會產生黃麴毒素。



運動前喝咖啡更好。


 



6 地瓜導正病變細胞:


 


地瓜含神經節肝酯,能導正病變細胞;


 


且地瓜可以減肥,因為其澱粉是水溶性纖維,


 


不會囤積體內。地瓜的甜味是多醣,對人體有益,


 


比吃飯更有飽足感,建議一週可用一餐地瓜代替飯


 


來吃。地瓜愈紅愈甜愈好,烤的比水煮和蒸的好,


 


且烤後連皮一起吃更好,超市有賣烤地瓜,


 


一包100元。


 


 


7 蜆肉比蜆湯價值更高:


 


蜆精蜆湯蜆肉可以保肝,但蜆一定要熟食,


 


禁吃生的,因含細菌;又,蜆蒸過後,


 


吃蜆肉的價值比蜆精蜆湯更高喔!


 


 


以上僅供參考


 


有病還是要看醫生ㄛ


 


當保建用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