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南禪七日~第八盤
















2012.06.08



 







《南禪七日》第八盤
   (這一盤主要是講修出入息)


像我們打坐、參禪、念佛、修行是加行位,四層。


什麽叫加行?就是現在工商界叫加工啦。


來料加工,來料加工對不對呀?加工的位置。


什麽參禪、悟道也不過是加工的位置。


打坐修行不過是加工位而已。加行位叫加行。


第二位。由這樣到見道位兩個大阿僧袛劫了。


多生多世修來,才能夠見道、悟道。


第三是見道位。所以禪宗的六祖壇經你們也看過,


五祖告訴六祖,不見本性,修法無益。這是見道位


。見道了,這個“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哦!


你悟道哦!第四步。


見道位以後才是修道位,悟後起修。


這是五祖告訴六祖的不見本性,修法無益。


悟後起修,起修了,見道位以後才是修道位。


所以十地菩薩、初地菩薩,二地菩薩,到十地菩薩


。都是修道位上的事啊!


最後成佛叫究竟位。


這五位三大阿僧衹劫修行。 剛才我們講到,


所謂由凡夫,什麽叫凡夫?平凡的人,一個普通人


。古文叫作凡夫,就是一個“人”的代號。


凡者,就是平凡,平凡的意思,就是普通人。


由一個凡夫而到達成佛之路的五位修持的這個程序.


 


  我們汪曼老,這位汪曼老,大居士修持學問都很好


了,八十八了,今年。從杭州來,馬上給我送個條


子來,汪曼老提出抗議,不是抗議,說笑話。


汪曼老說,關於見道以後,修道,才能修道。


剛才說見道以後修道,修道以後才到究竟位。


六祖壇經上有提出,不見本性……


見道以後才能修道,他說一般人對於這個問題,


學佛的人時常有爭論。如果確認是這樣的話,


世界上大家修行人更少了,更害怕了。


不能見道怎麽修?她提得很好。她說人家問到她


她說我也不能解答,才問,所以問我,


 


  這個爭論從古到今存在的,尤其在禪宗門下有三種


,一說,見道以後,悟後起修。


才能修行,一說,另一種說


“先修後悟”,


所以有前……又是一種說,修跟悟修道跟見道同時


並進。這同我們做人學佛的行為一樣,自利以後,


自度以後再度人,自利以後再利他。


但是佛在楞嚴經也講過,自未得度,


自己還沒有得道,先度他人,菩薩發心,


自覺已圓,自己已經圓滿成功,復覺他者,


再來度脫法界一切眾生,如來應世,這是活的佛。


 


同樣的,同這個問題一樣,叫他們不必爭論了。


也沒有什麽害怕的。先見道也罷,先修道也罷,


真的修行的人不怕說我還沒有見道,還計較,


這還有計較心,等於到百貨店買東西,


還想這樣占一點,多便宜一點,這樣的心理來修行


,有屁用。沒有用的啊,管他見道也好,


修道也好,都不對了。沒有計較心,沒有爭論心,


才能可以修道。大菩薩,本人答復你是如此,


對與不對我不知道。現在我們開了幾堂座,


這樣我們時間也不多啊,六、七天,今天已經過了


,你們做早晚功課,是日什麽……


我的國語不標準的,是日已過,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今天去了就沒有了,後面剩下來,


號稱六天,六天後面最後一天,大概關於在算價錢


,只剩四、五天啦,一搖頭就過了,所以我們要加


工,加工。剛才回轉來講你們的靜坐。


晚上嘛,我好捨不得,給那位同學賺走了一百塊錢


,這個多心痛啊。不過他還賺得真好。


總算有人答出來了。現在我還要拿獎金來擺到,


看我們這次聽課以後,假使過一年、半年,


我再到這個地方來,看有幾個成功的,


不過有個條件,我要發獎金,但是還有個附帶條件


,你成功了,千萬要收我做皈依弟子,


我要拜你為師的,好帶領我一下,不要忘記了。


 


  我們講修行的內容,我們的汪曼老,她,


我本來不認識。她跟我兩個……她看了,


大概是那個何菩薩,何澤霖菩薩寄了那個


《如何修證佛法》給她看了,她看了


《如何修證佛法》。這個因此結上緣。


《如何修證佛法》所講的,我特別強調一個,


強調一般人講修持的數息法門。你們都知道吧。


數息這個法門都知道吧?不要客氣了,


不是說你們都修到了,這個名稱都知道,


都聽過沒有?都聽過啊。你們有真實去實行過沒有


?沒有。這都是老實話。數息觀,是根據智者大師


,天臺宗真正真實的功夫修出來的,六妙門,


六個妙門。六個很巧妙的法門。哪六個妙門?


這個一定會有答得出來的。有沒有,哪六個妙門?


你們同學們哪個答出來?(下面聽者答話聽不清)


請坐。


 


  這六個字,包括六個法門。


數息、隨息、止息,前面三個。觀,不加息字了。


還、凈,凈土的凈。這六個字叫六妙門。


那麽現在一般我們國內,所有的氣功啊、武功啊,


統統練氣功的都走這條路子。你曉得吧。


中國的武功、氣功、道功,還有一些,


很多的秘密的法門。搞了半天,都是走這六妙門的


前半節,三個字的法門。再加上了一個秘密的咒語


。嗡嘛呢叭彌吽,六字大明咒。四臂觀音菩薩,


四只手的六字大明咒。不要唸成“唵”(ㄢ)了。


第一個字“嗡”,“嗡”頭部發音,嘛呢叭彌吽。


實際上同氣脈有關系的。嗡,這裏(頭部)。


嘛呢叭彌吽。這是四臂觀音的六字大明咒,


屬於密宗部份。你去查查看,一般有特異功能的,


修特異功能所謂氣功師的,修病治的,


除了這幾大套之外,沒有第二套。


 


  當年在北方,這幾十年沒有了,還有個教派,


在黃河南北叫“理”門。理教不抽煙、不喝酒,


戒律很清嚴,都是在家人。所以一來,一看。


你是在理的啊。不錯,我在理,道理那個理,


理教。理教也有密宗的,修五個字的咒語,


有個咒語只五個字。傳給你了以後,你好好去修。


刀也砍不進,槍也打不進來,那個神通廣大。


當年我們年輕的時候都要去摸一下看。


這五個字的咒語有那麽大的威力,而且不出聲的念


,要命的時候才出聲,威力大得很。結果就去找師


父,拜師呀!要供養拿供養,要叩頭就叩頭。


不光叩頭,連叩腿都幹啊!連兩條腿跪下來。


連磕頭跪下來,只要你傳給我能夠得道,結果傳了


五個字秘密真言。六耳不同傳,你兩個人和師父,


六個耳朵,不傳了。只能他嘴唇傳到你耳朵裏,


這個秘密吧。結果傳了。五個字,我現在把它公開


了,你們好好去修,也有威力無比。哪五個字啊,


要不要呀?要不要聽呀?你看,好奇的又來了。


我們好奇朋友。五個字,秘密得很哦。


觀世音菩薩。


你們不要笑哦。為什麽你,我們念起來不靈,


就是因為給你這一笑,笑壞了,真的哦。


他絕對的誠懇,相信。那個精神合一,


它絕對起作用。所以我講我這些親自經歷的故事給


你們聽,我比釋迦牟尼佛拜的那些旁門左道的


那些玩得多了。還有,在武漢那個階段。


湖南有一派。一杯水,拿來放在手上,都不是出家


人,在家人。你生病,念咒子。念完了,拿去喝了


,病就好了。真的哦。也是三教合一的。


這個很稀奇,結果又去拜門。那很困難了,


什麽引禮師、引證師、這個師、那個師,


已經把你一身都撕破了,然後才找到那個老師。


找到了,總算傳給你道,他們用得靈,我用不靈,


同你們一樣的。觀世音菩薩,你們嘿嘿一笑當然不


靈了。結果他傳給我什麽東西啊,


我以為也是大悲咒,也是密宗,不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我十一歲都背得滾


瓜一樣的熟了,還聽你這一套,可是他們用得靈


所以,靈不靈不在經典不在咒語,還是民間中國文


化三個字,誠則靈。所以基督教講信者得救,


不是沒有道理啊。就是這個道理。


 


  講止觀六妙門不要扯開了。


可是智者大師的六妙門根據什麽來的呢?


《達摩禪經》來的,參合了《大毗婆娑論》這些,


舍利子、目連尊者等等的著作,修持法門。


所以大家呢,日本、中國,很多修道都在數息。


數息,打起坐來聽自己的呼吸。進來、出去,


這個你們都聽過的對不對,都學過的,


不要浪費我的嘴巴了,是不是,都知道吧,


都聽過了,學人不開口,諸佛菩薩下不了手。


你們都不開口的,那有什麽辦法。都聽過了沒有?


對了,就可以省下來了,所以我常常講,你們數息


,怎麽樣叫數息,根本就不懂。


一進一出,數一二,你數個一千息、一萬息,


或者數倒息,倒轉來數,數了半天還在呼吸,


呼吸是生滅法,搞些什麽東西,


《達摩禪經》今天真的給你講,這個法門是根據什


麽?《達摩禪經》叫修“安那般那”,


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


梵文的翻譯。在中文簡稱“出入息”。


你們聽完了,你等一下就可以打起坐來,


好好作試驗,成道很快,成功也很快。現在,


首先一個問題要解決,在所有人學佛的觀念,


都曉得坐起來修出入息,修了半天一點影子都沒有


,假定在座有一個人修出入息的,有一點心得,


我一望而知就看出來了,對不住,不是小看你們,


也許我看錯了,該打屁股,沒有。不是你們,


大家都搞錯了。


 


  我們的呼吸,叫呼吸,


呼出去叫出息,入進來吸進來叫入息。


安那般那梵文,出、入、息,三樣,你注意哦。


大家把這個書,佛經讀錯了,出、入、息,


一出一入,呼吸是生滅法,一來一往,


你體會一下看,你們先體會,一邊寫字一邊體會,


這是關於你們真正修持的,不要聽我吹牛。


不然你白聽了,我也白講了,沒有道理。


你自己一邊開眼也好,閉眼也好,一邊聽,


一邊觀察自己呼吸,我們的呼吸出去,進來,


中間有一剎那停留的。出來,出去,進來,進來,


出去,這個中間交接的時候,一剎那空檔,


所以叫你修 出入息,尤其像現在的晚上,唉,


現在是風平浪靜,白天風很大很冷,假使你現在注


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後,


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剎那之間


,你試試看。你馬上感覺到也不冷了,也不同了。


你諸位試試看,是不是這樣,不是看我臉上,


我臉上沒有你的出入息。出入息在你那一邊,


一出一入,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


你看當一呼一吸之間,出入息,這個一定住了以後


,你當下氣好像,很短暫,氣也慢慢好像和順了,


定住了,念頭、思想、雜念也少了。大家搞錯了,


數息,這個一呼一吸,這個停住之間,你開始勉強


點,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點,這樣一來回停住


這一下,把它記住,記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


這是一次了,這叫數。然後再出入,停住,


慢慢要停的階段,這一段不呼不吸越來越長,


第二次數,二。所以叫做數息,是數這個。


那麽一般跟你講數出息,或者出去的時候記數,


或者是入進來的時候記數,你只要記個兩、三次,


五、六次,只要心念專一了,你就跟到氣息停住不


要轉了,那就是“隨息”,很快。這樣聽懂了沒有


,諸位大菩薩們聽懂了沒有?真懂了沒有?


你們都是我的父母,我講清楚,爸爸媽媽們,


真的,不要浪費了,試試看。真的聽懂了恭喜你們


。修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再加行,


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


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


有好幾位,懂了一點點,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


。先有點勉強,慢慢就自然,你懂了這個,


明天就告訴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


要想得神通開智慧,非常的快,所以汪曼老看了我


那本《如何修證佛法》才提出來。你們看看,


釋迦牟尼佛教兒子修行的法門是這個,但是,


大家看經典,包括這些人看經都亂看。


佛怎麽說呢?在《阿含經》上說得很多。


息長知長,教羅睺羅尊者,羅睺羅尊者是他的兒子


,他也把他弄來出家了嘛,羅睺羅尊者佛的兒子到


現在還在這世間,他沒有死哦


釋迦牟尼佛吩咐四個人,還暫時不死的哦,


留形住世。迦葉尊者一個,羅睺羅一個,


賓頭盧尊者一個,君荼缽嘆一個。四位羅漢,


還沒有死哦。為什麽能夠就是長生不老。


為什麽呢?修什麽法門你們去研究。


佛告訴羅睺羅法門,


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或者息冷知冷,息暖知暖。


大家一看了這個書,看了這個佛經,認為都看懂了


。“息”你們自己下注解,大家都,就是呼吸,


呼吸長,就覺得呼吸長,在那裏練氣功了。


以為是……把簡單的文字搞復雜了。


息長,一呼一吸,一生滅來去,以後停住了,


不呼不吸,這個時間長,知道長了,這個時間,


這是一下。一下就過去了,知道短。息長知長,


息短知短是這個道理。這一下幫助大家,


都懂了吧?你試試看,不能講多了,講多了,


我的膏藥一樣都賣完了,明天沒得戲唱了。


不過在休息以後,修這個安那般那的法門,


成就是非常快的,轉變身心氣質也非常快,


再配合止觀,配合般若,配合顯教、


密宗各種修法是非常快的。


 


  那麽在修這個安那般那這個以前,那麽在六妙門上


也講到了,假使身體有不舒服,有六個字,


你們都曉得了,都曉得吧,六個字,治病的方法,


都知道嗎?又來了,都知道不知道,記得不記得?


呵、呼、你寫嘛、寫嘛,不要等我來啦。


(對寫黑板的同學說,好象是李淑君)


曉得六個字,噓、吹、嘻、嘿(呵?),


對了嘛。吹、嘻,歡喜的喜,口字旁有個喜。


還有個“呬”,這個大家都知道,是不是都知道


,都知道。真不知道,你們不是上過這個課嗎?


沒有啊。六妙門沒有上過的呀?教務長,


下一次把六妙門好好拿出來研究研究吧。


有些同學知道吧,呵、呼、噓,(嘻、吹、呬)


這六個字你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你真修好,


身體非常健康,而且容易得定,有心臟,


“呵”字對心臟,心臟不舒服有病,多修這個,


這種這幾個字呢。第一,每修一個字的時候,


念一個字的時候,不準出聲音,意念上有這個聲音


,嘴巴的形式也有這個聲音,但是聲音聽不見的,


這是六個都一樣。第二,這六個字啊,


最好用客家話念,或者廣東語與閩南話念,


用國語念都不對了,記住哦。你看,你的嘴也是嘴


我的嘴也是嘴,都記一下,嘴形念“呵”字,


你們會廣東話、閩南話,“呵”字念什麽?


“呵”字念什麽?口字旁一個可,你們有沒有廣東


客家人在這裏?哪一位,閩南話這呵字念“哈”,


不知道哪位講話請站起來,廣東話“呵”字,


這個“呵”字念“哈”嗎?不對哦。對,那個是對


的(南師手指後面一個出聲的同學),


“呵”不是“哈”,還是“哈”,這個話是廣東發


音,就是這個嘴形的發音,不要念可字,臉張開笑


,把所有的濁氣都吐掉,假使心臟有問題的人經常


念這個,然後把這個濁氣呼完了,靜下來,


你不要管進來的氣,我們人為什麽要呼吸,


我們這個生命活著呼吸是什麽道理,明天再補充。


這個氣進來,是氧氣,一到身體內就變成碳氣,


所以急於要把碳氣呼出去,不然就得病,


所以有呼有吸。所以呵字管心臟部分的,


就要念這個音。“呼”管腸、脾胃、腸胃,


你自己體會那個嘴形這個發音不同的,你盡量把氣


這個濁氣呼完了,自然給它停下,不要吸氣進來它


自然會吸進來,這“呼”。這個“噓”字呢也不能


照國語念了,又要照客家話,客家話念什麽音,


大聲講,你也會了,噓,對了,反正照客家話、


廣東話閩南話對了,照現在國語念不對。現在的國


語是當時在北方北京過來的,或者北京靠北一點的


過來,是滿清三百年來的國語,客家話、廣東話是


唐朝的國語。閩南話、福建話是宋朝的國語。


 


那麽我們這些佛經翻譯都是唐宋時代,所以發音不


能照現在讀,很多搞不對了。這樣懂了吧,


所以這個“噓”不念這個虛字,不是照國語


“噓”這是肝臟的。


“吹”就是念“吹”了,嘴巴尖起來念,


關於腎臟的。這個“嘻”字呢,不念喜,


閩南話念,這個客家話念什麽?


對了,“嘻”是管三焦的,管三焦哦。


這個胸部這個這個淋巴腺,胸上腺,等等……,


這是管三焦的,就是你看學彌勒菩薩一樣,


“嘻”我們笑起來“嘻”,這個“嘻”字這樣管三


焦。你看,你真痛快地拉開嘛,不要出聲音,


你自己覺得腦得門這裏就放鬆了嘛,身體鬆了嘛,


三焦的濁氣都出來了。試試看,來嘛,


我們大家學瘋子嘛,不學佛,就是這樣“嘻”字。


這個“呬”也要照客家音發,這個我就對不起,


發不來,你大聲點,比我高明,客家音,


“呬”字發音照廣東話、閩南話嘛,這個


“呬”字,還是“呬”差不多,照閩南話、廣東話


,這六個字非常有效的,所以你上座以前先用這個


調好氣,然後做安那般那,註意“止息”,


這個“息”字這一段,一進一出之間多定住一下,


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出、 入 、息,這個修法,差不多有所成就的,


這些祖師們,多半是帶到修這個加行法而得成就的


,很重要。那麽後來發展成密宗所謂修氣修脈,


道家的這些修氣功的發展,都是這個法門演變出來


的,我們知道現在這個生命活到,這個生命只是兩


樣東西組合的,一個是感覺,一個是知覺,


感覺狀態就是觸法,觸與受,知覺就是思與想。


在佛學裏頭思想兩個字有層次的差別。


我們現在腦子裏頭,心裏頭,能夠想的,


這個叫做妄想。“思 ”不是這個想,想是很粗的,


思是很細。譬如我們今天,天氣冷了,


大家出來忘記了戴帽子,然後坐在這裏一邊頭發冷


,一邊想家裏那個帽子放在什麽地方,


而這裏還在聽課,還在記錄,還在想呢,那個心念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個是“思”。這幾句古詞念過的吧,


總應該知道吧,你們這些小孩子的時候念古人的詞


沒唸過啊,奇怪啰。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古詞哦,古人的詞句、


名句、名作,那麽全首是: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庭院鎖深秋。


”李後主的名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次序是這樣。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無言獨上西樓,是第一句


,次序(指點寫黑板的同學寫的次序)。


大家都說李後主的詞,那真是好啊。


無言獨上西樓,如果我常常跟同學們上文學的課,


那講法就不是這樣的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多美啊。文學就是文學,月如鉤,如果拿科學來研


究啊,上半有弦,還是下半有弦?


上半月的月亮還是一鉤,下半月還是一鉤,


上半月的鉤是怎麽樣,倒鉤還是反鉤?


下半月是哪個鉤,我們大家都活了二、三十歲,


也看過好多次月亮,上半月的月亮同下半月的月亮


,有什麽不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定沒有注意


,所以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畫家,也不是科學家,


只有窩在家裏討一個太太,一個女的站在旁過看一


條豬那個家,這個都不知道。我們上文學課講個笑


話,如果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盤。


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就不是文學境界了。


十五的月亮像個盤子一樣,那下一句不是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盤,紅燒的面包吃不完”。


那就不叫文學了,對不對?“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個味道之好,好得個文學的


味道。廈門城外普陀寺,這個味道不大夠。


好像那個紅燒肉啊,發幹了的火腿一樣,味道不好


。“姑蘇城外寒山寺,”那就像蘇州菜一樣,


又脆又嫩又溫柔。這個文學境界就是那麽不同。


不是跟你們講笑話,所以你們寫一篇佛學的文章,


寫一封信不同。像我們這裏有一位上海的女青年,


寫一本書叫做‘禪林漫步’,她的文學境界蠻高的


,寫得很有味道。我剛才在那裏看到她,


我說你帶幾本來沒有?她只帶了幾本。


我說多帶點來啊。文學的修養,古代的高僧每一個


文學都很高的。譬如……,又亂扯,扯到這裏,


想用功夫……沒有關系,反正要睡覺了。


 


唐代的高僧,這是你們同學啦,貫休禪師,那還得


了。唐朝的名畫十八羅漢,那個古怪的就是他畫的


。他是大和尚,詩好、文學好、畫好。他在浙江,


五代的時候。五代時候,浙江一個人,做鹽販出身


,稱王的叫錢镠。在杭州稱王,所以叫越王。


杭州西湖上那個越王廟還在,現在,現在不過變成


財神廟了,另外一個東西。貫休禪師那個錢王是在


浙江一帶稱王,這個錢镠父子,在江南稱王,


可是都很信佛,我們最有名的一位大師,


禪凈雙修,又是禪宗悟道講凈土的,這是哪一位?


宋朝,哪一位?都是你們老同學呀,永明壽禪師,


就是錢镠的部下、將領,後來出家了就是大師。


錢镠父子都很敬重他,貫休禪師那詩也好、畫也好


。有一天,錢镠請客,招待“政協委員”、


“國大代表”、“立法院”,社會名流都來,


把貫休也請來了。酒吃完了,飯吃完了,


叫貫休寫兩句詩,貫休寫詩給錢王,他是他護法大


老板嘛。有權又有地位,也有錢,當然寫啰。


兩句名詩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十四州。”


那真是好,把當時他的錢王,這個越王的威風也寫


出來了,“滿堂花醉三千客”,孟嘗君門下三千翁


,講他的威風。這個威風“一劍光寒十四州”,


好啊!大家全體叫好。這個和尚的名句,


越王錢镠看了也叫好,不過拿到看,


“一劍光寒十四州”,師父呀,可不可以改一下,


他有野心哦,他想統一中國啊,只是在浙江稱王,


不幹。但是不好講的,看這個和尚師父“一劍光寒


十四州”,師父呀,可不可以改一下,貫休禪師的


文人的毛病,出家人修道的人毛病來了,


習氣來了。不改,不能改,你要怎麽改。


這兩個字換一換好不好?怎麽換?


“一劍光寒四十州”,貫休和尚說“不改”,


站起來走了。他想討這個出家的師父一個口氣


,“一劍光寒四十州”,可以統一中國了。


結果老師父只給他寫“一劍光寒十四州”,


只能偏向於東南一省了,這貫休禪師就走了,


走了就走到四川,年紀也大了,那個時候,


五代時代浙江是錢镠稱王,四川是王建稱王,


王建,四川是王建稱王。王建一聽到唐宋時代一


個和尚,一位高僧來了,那真是現在請到世界的權


威的大科學家,比那個還要威風哦,不得了。


然後他到了四川見王建,王建一聽到貫休大師到了


四川來,願意住在……,也不要他海關報到,


也不要辦入境證,也不要什麽入臺證啊,返臺證,


都沒有就趕快請進來,然後,師父呀,您的詩很高


,那貫休的名句又來了,


“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的的來。”


就是他的名句。你看,這些同學們,


這一邊同這一邊不同,好像文學都很有興趣啊,


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的的來。”


所以貫休有一個外號叫的的和尚,就是這樣來的。


貫休禪師是個高僧、詩僧,畫也好,詩也好,


樣樣好。悟道沒有呢?那就“莫知啊”,


就不知道了。有一次,貫休禪師去看一個禪師,


他就給這個禪師寫了兩句詩給他,


“禪客相逢唯彈指”,


大家都是參禪的人,彼此修道相逢這麽一彈指,


也不說話。


“此心能有幾人知”。


換句話,明心見性悟道了有幾個啊。


這是我給他加註解,他的本句“禪客相逢唯彈指,


此心能有幾人知”。所以文學家的筆下,


好像看起來大徹大悟,那個詞章之美,文字之好,


說的都差不多,其實都不差,差得太遠了。


文學跟禪分不開,可是差得太遠。這位禪師一看,


貫休這個禪師是……他曉得他沒有悟道,


他一看詩真好,好像大徹大悟了。很好,


他說我問你,這個禪師是講真實見地修持的,


不跟他來談文學。你這兩句好得很啊,禪客相逢


……此心能有幾人知。我問你,


這一邊貫休老和尚說,“請問”。如何是此心呢?


你說此心能有幾人知。古文叫如何是此心,


怎麽叫作這個……這個心呢?


貫休就楞住了,答不出來了,就楞在那裏半天。


這個禪師哈哈一笑,佛法你差得遠了,他說你問我


,貫休也同樣問,如何是此心呢?能有幾人知


(禪師答)。進去了,還是他的話,


到一個禪師手裏用法就不同了。那看起來是悟道的


話,此心能有幾人知?這個禪師拿到手裏就問他,


如何是此心呢?他答不出來了。你問我吧,


他問他,如何是此心?能有幾人知,


拂袖進去了。


扯了半天,扯到文學上去,不能聽啊,文學是魔障


不過希望你們要入魔,把文學搞好了嘛,


佛法也就高明了,結果文不能文,武不能武,


佛法不能佛,結果學了半天都成了活佛,活佛啊,


西藏話叫做“浮圖克圖”,糊裏糊塗,那就糟了。


所以要真正學好,文學也重要,佛法也重要。


 


  現在我們回轉來講這個“安那般那”修持了,


這中間都扯閑話扯了,因為本來想溜了,


我們古老板硬說還有一個鐘頭啊,浪費時間在那裏


扯了,不過你要參,我的話不是空話哦,


裏頭都有東西的,看你們聽,這個就是禪的方法,


看你懂不懂。再回轉來,講死板的禪話,


安那般那,出入息的修法,出息、入息、這一段,


剛才大家有一點體會沒有,有沒有?你也哄哄我吧


,我也蠻高興嘛,你哄哄我,我也騙騙你,


不是蠻好的。你也不哄啊,什麽都沒有,


白聽了嘛,非常重要。如果這一段沒有聽懂,


真的要問哦,過後,我這人過後就丟了。


你再問我,我講過的啊,我忘了,真想不起來哦,


就懶得去想了。所以你注意啊,你聽懂了沒有?


 


安那般那。假使你把這個修好了,出入息修好了,


八觸的反應的作用馬上出現了,


八觸的作用就出現了。身體的變體就很大了,


可是你不要給身體拉去,走了,身體上感受都不是


,所以叫做數、隨,隨則作兩種解釋,


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進出,出入之間,


第二隨,就是任運讓他去,一呼一吸,


可是頭腦清清楚楚的。這個呼吸頭腦清楚了以後,


道家所講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一步就可以做到了。就是一條路線就可以到達,


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


沒有這個法門的神妙。


 


  在安那般那來講。那麽為什麽講到這裏?


你回轉來看,昨天所講到佛為難陀所說入胎經,


這個胎兒在娘胎裏頭能夠成長,就靠這個安那般那


的功能,七日一個變化。所以叫大家認住一個息,


不要光聽啊,這個真要去理解它,要去體會它,


聽了好像很恭敬,都聽進去了,這邊聽進去了,


這邊出來了就糟了,那就白聽了,要真正好好的體


會。安那般那的法門,如果深入體會進去了,


什麽觀音法門,什麽各種法門,一大半統統會了解


了。至於為什麽,安那般那的法門有那麽重要,


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感覺上是四大造成。


四大,這個大家一定答得出來,哪四大,地、水、


火、風,對了,答得很痛快,地水火風。


 


修安那般那,所以叫你們注意這個息字,不是氣哦


。因此,我要提出來六妙門叫你注意。風大是風哦


,我請問諸位,這個風看得見嗎?我問大家,


風有聲音嗎,有沒有?風沒有聲音。


聲音是碰到東西,自己發出正來的,


風的本身沒有聲音。風有色相嗎?沒有色相,


看不見、摸不著的。風有香臭嗎?風也沒有香臭。


香臭是物質在風的動態中所發散的變化,


同風本身沒有關系,跟到風而傳播過來。


所以它無聲、無色、無臭,它的體是接近於空的,


這是講風,風大。那麽風大的,我們譬如說,


兩個手拿一張紙,這個地方現在沒有風,


我們拿一張紙在這裏一扇一動就起了風的作用,


它的體性是空的,它不動,沒有,空的。一動,


起了體性作用。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


不動了,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無聲、無臭,空的


所以風是風,氣是氣,叫我們修行用的是出入


“息”,並沒有叫你出入風哦,更沒有叫你修呼吸


,所以大家自己不要誤解了,修了半天,


在鼻了那裏哼啊哈的,數進來一二三,數了幾千下


。我常常罵人,你修什麽法門?老師,


我修的數息觀。我說,數了多少了?每次一坐一


千、兩千、三千。我說,你學會計的嗎?


你把呼吸數了一千、兩千、一萬,有屁用,


那個一氣進來,數第二下,前面的氣早沒有,


空掉了嘛。你說,我說那等於什麽?


我們這個老師兄知道,峨嵋山上的猴子偷包谷,


包谷就是玉米,猴子偷玉米,你知道,你們都看過


吧,猴子偷玉米很好玩的,那個猴子在那裏東看西


看沒有人,摘一個玉米,那個包谷放在這裏


(腋下),然後,這個一挾,掉去了,


我們大家一叫“哦”,他就跑掉了,一個都沒有了


。他放在這裏,掉下去,這個手拿,這樣一挾,


你一叫,他就跑。一跑都掉了,沒有了。


我們修數息的法門,你搞不清楚,你就數一千、


一萬息,有什麽用?息者,止息。所以,止息,


所以佛告訴你,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暖知暖,


而且要想註意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個


時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個住哦,不要在入息的


時候註意“住”,這是問題啊,出息,在這個時候


定,那麽你……那變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開了


,身心都起了變化,今天還是先到這裏為止,


這個原理明天再下去。明天上午。


經過這個法門以後,大家回去嘛,休息了一夜了,


不是打坐體會哦,睡在枕頭上也可以體會,


站在那裏也可以修持,隨時在這裏修持,


你不要看到佛經上說,佛在世的時候,


有些弟子們七天七夜一用功下來,


馬上證阿羅漢果,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


所以還要明天上來就入座,


入座就是以這個法門入手來試試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