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尊是我看過 最 最 最~倒楣像的獅子....白帝城都被淹2/3...不哭行ㄇ



 


《 人之患在為人師 


 


自稱大師的~要回想一下~孟子的話


 


2010.06.19


 


想分享一下


 


孟子 離婁章句上  23~26篇


 


上大號時讀到的幾篇文章~覺的有趣


 


人人都在無形言語中~犯了這種錯


 


我也常犯ㄟ


 


 


可能會....被追殺...別放喵咬我


 


 


並非不是要人不能成為~老師  大師  啥師


 


您喜歡又有和不可ㄟ~稱您為佛都可


 


只要您受的起


 


重點再於~您授了啥課  解了啥惑


 


您授的理是真理  解的惑不會在增疑惑


 


若是~鼓掌


 


而稱師的您還有再進修ㄇ 


 


還有在深入其中學習,


 


若是~用力鼓掌


 


 


以下摘錄~孟子的原文幾段分享


 


可能是位一x道道親寫的,其意解的不錯


 


只有其中一段


 


( 超白痴的洗腦..及..掛點的都成佛成帝 )


 


本想刪掉...看不下去ㄟ


 


又想提出另一公案分享....ㄎㄎㄎ


 


這....會不會也犯了~好為人師的錯ㄚ..哈哈哈


 


 


 


23.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大部分的人有個毛病,喜歡去指導人,


喜歡當人師,要人家聽自己的話,


能謙卑問學求教,這是不容易的,


不恥下問就不會犯毛病了,


 


好為人師之人恥下問,


甚至連問個路都認為很丟臉。



 


不懂就問是很好的德性,


不懂不好意思問即隱藏著好為人師的毛病,


人格缺陷,怕被人瞧不起,怕被笑愚昧無知。


 


 


就是自傲~另一解是~咱就是專業您要如何ㄟ



 


 


24、


樂正子從於子敖之齊。樂正子見孟子。


 


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



曰:「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曰:「子來幾日矣?」曰:「昔昔。」



曰:「昔昔,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館未定。」



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



曰:「克有罪。」


 


 


樂正子為當時有名的士大夫,猶今知謝長廷、


吳伯雄,政治名人,他跟從子敖到齊國,


後來去求見孟子,樂正子以前曾跟孟子求學過,


為孟子的學生。


 


孟子:你也會來求見我嗎﹖


樂正子:老師為何說這種話﹖


孟子:你來齊國幾天了﹖


樂正子:幾天來的…大約是來三天。


孟子:哦!已經三天了,


那我說這話不是很恰當嗎﹖


 


樂正子:


我當天沒來見老師,因為住的問題還沒定下來。


 


孟子:


你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嗎﹖


要舍館定了才來見長者嗎﹖


 


樂正子:是我錯了


 


由上可見孟子的門風很嚴,


對弟子的要求很高很嚴格,


事實上能安定的不是地方,是心,



要安心重要還是安定住宅﹖長者才能指導我們,


安我們的心,要安心後安身最後才是住宿,



樂正子不錯,能認錯,不會不接受指責。


 


( 謙虛是種美德~太過就是虛偽 )


 


 


 



25、孟子謂樂正子曰:


「子之從於子敖來,徒餔啜也。


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告訴樂正子,你之所以跟隨子敖來到齊國,


只是為了飲食,為了顧肚子,生活所需,



看看有無飯祿可以捧。(子敖不是真正的君子),


我沒想到你學古聖賢之道,



卻整天擔心的只是有無飯祿可以捧。


 


其實我們說修道,


但整天可能只怕飯祿保不保的住而已,


「耕!累在其中,學!祿在其中」,



一天到晚努力耕種,哪天業障現前,


該餓死時還是會餓死的,


有一道親在摩天嶺努力耕種甜柿也不辦道,



那知,一天土石流來,整個被捲走了。


業力現前,有的這代很辛苦努力耕種,


下一代出事沒了!



有的這代就遭難沒了,這種例子很多的。


 


辦道~飯就會從天上掉下來ㄛ...


 


我沒辦道~我盡孝道~飯錢也會從天掉下來ㄟ....


 


( 那尊神 那尊佛說,您不揚我道就滅了您


只是因果熟了而已.,天災人禍誰可擋ㄟ


高雄六龜鄉小林村不就是~不辦道的後果ㄇ..蠢


那是~人禍  土石流ㄟ


會來的依舊會來~佛也擋不了


 


古時~佛自再世時


某國因緣成熟要滅了釋迦國


佛陀知道後,心有不忍,單人坐於大軍前


願以此身擋此災難


國王得知是有名的佛陀以高貴情操捨身救人


而退大軍


一連三次以肉身擋大軍


 


第四次他得知因緣熟故


再也擋不了


 


拘薩羅國的琉璃王子,遭受釋迦族的羞辱,


說他是奴隸女人所生的兒子。


從此誓滅釋迦族的仇恨之火就這樣點燃起來,


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世尊為此三度以身擋阻琉璃大軍前進。


第四次時....釋迦族便招屠城


 


 


所以  別用,入我門不窮  出我門不富的歪理誤人)


 


幾年前某佛堂~也有大水淹進地下室的佛堂


數人不逃走避水~而堅信他們的神佛會來救他們


有機會不走卻迷於信仰~蠢的該死


因為~夠笨  真笨  實在笨


這也是~業力現前


(非天要亡他們或啥五行考~而是人自作自受


別用一些藉口某風考 某火考....做堂而皇之的藉口


有罪就要受罰 這就是人間律法)


 


 


要學古之道,不是擔心有無飯吃﹖


道學得成「天神送食」,上天不會虧待你的,


圓覺大帝(他教..某前人掛點後~封神的)


當初被關在牢裡,



哪有素食可吃,但他一點也不擔心,


有沒餓死,反而莊嚴的法相在那時候養出來,


不要整天擔心有飯吃否﹖


 


(牢裡~餓到臉都不成人樣~還有法相ㄚ  好利害ㄟ)


 


 


某朝代有一法師閉關參禪


弟子送去飯食,幾天數餐皆原物送回


其法師的師兄去問其因緣


其法師自喜說:有天人送食,不需凡間飲食


其師兄對其說:


您回想您為何要修行之初衷


要破~的是啥


其法師重新悟解其意後


又重新進食


 


以上兩則故事有其同亦有其不同境界處


沒有高下~隨類自解囉


 


(以上僅憑記憶寫的)


 



26、


 


孟子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種:


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二、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一、 一位的討好父母親,讓父母親變成驕橫霸道,


這情形少有了,除非是父母很有錢,為了錢,


刻意討好,能得父母寵愛,而得到金錢利益。


 


二、家中貧窮,父母老弱傷殘,


子女不肯想辦法工作賺錢,奉養父母。


現在人更離譜,有錢也不願意養父母,



以前人不會這樣的,有錢不奉養,會被宗族施打,


要不縣官也會抓去教導。


 


三、不娶無子,是根本不娶老婆不生子,


不是有娶卻因種種原因無法生子,


 


這三不孝中又以無後最不孝,


那時之人批評舜娶老婆沒稟告父母,


堯將二個女兒嫁給舜,舜為24孝之首,



因為舜的父親,非常不喜歡舜,


他喜歡繼母生的象,象整天想陷害舜,


好奪取二位嫂子,父親昏庸,對他甚至凌虐,


舜知道稟告父親,一定不同意,但他怕不娶絕後,


會大不孝,因他父親不是有道之士,


不會去做神,那就需要子孫祭祀,有了子孫祭祀,


在鬼道才不會受凌虐,所以他不稟告,


 


(此是古人的一種~感恩的心的習俗...真假不論)


 


但孟子為他解釋,



雖然舜沒稟告父親,但他事實上為了父母,


不是為自己,形同稟告了。


 


此孝的定意是古人訂的~禮


 


 


小善不一定是善


小惡也不一定是惡ㄚ


 


現代人


盡力植披善德於雙親,


比死後燒一堆有的沒的,好粉多


 


 


俗語說:


生前一粒豆,好比死後拜豬頭


 


 


 


囉嗦一堆~睡覺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