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少碰飽和脂肪


 


心血管更樂活


 


 


 


 


2009.02.06


 


少碰飽和脂肪 心血管更樂活




 



聯合報/周正修


(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專科醫師)


周秋燕(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醫師啊!你交代我少吃高膽固醇食物



我最近蛋黃、海鮮、內臟都不敢吃了,


為什麼膽固醇還是這麼高呢?」


 


近年來生活富裕,膽固醇過高的人愈來愈多,


有些人雖已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


但血中膽固醇卻逐漸攀升,


殊不知飽和脂肪也是一大禍首!


 




據衛生署統計,


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分佔國人十大死因二、三名。


多項研究均指出,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


的增加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臨床發現,降低壞膽固醇,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性。



以往觀念認為,要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


需盡量減少飲食中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如蛋黃、豬油、內臟、蝦、蟹、牡蠣等,


 


但有些食物膽固醇含量不高,


 


不代表對於心臟血管的影響就比較低。


 


 



研究指出,飲食中除膽固醇外,


飽和脂肪亦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一般而言,五穀根莖類、豆製品、


蔬菜類及水果類不含飽和脂肪及膽固醇,


而堅果類及植物油(棕櫚油、椰子油除外)


則含少量飽和脂肪;


 


奶類、蛋類、海鮮類、家禽、家畜類則


含飽和脂肪及膽固醇。


 



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在食物中含量差異頗大,


不易直接看出其對心血管的影響程度,


藉由公式得到飲食中「膽固醇/飽和脂肪指數」,


一般稱為升膽固醇指數,簡稱CSI,


就是將食物中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經過加權計算


而得,這個指數更能顯示飲食對體內膽固醇影響


與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關係。


 



蝦、蟹等海鮮類,雖然膽固醇含量高,


但其飽和脂肪含量極低,故CSI值不高,


對心血管的影響也較一般牛、羊、豬等紅肉類低。


另外,


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櫚油等雖不含膽固醇,


但屬飽和脂肪,故CSI值卻相當高。


 



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下有些建議:


 



1.各類飲食均衡,維持適當體重。


 



2.降低飽和脂肪至每日總熱量7%以下,


總膽固醇攝取每日300毫克以下;


建議選用植物性油脂,如大豆油、葵花油、


菜籽油),減少動物性油脂(如牛油、豬油)、


棕櫚油及椰子油等。


 



3.多挑選CSI較低的食物,


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量。


 



4.可多選擇魚類,如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


包括秋刀魚、鯖魚、鮭魚、鮪魚等,


或家禽類白肉,並減少家畜類紅肉。


 


把握


 


「沒腳的比有腳的好,兩隻腳的比四隻腳的好」


 


的飲食技巧。


 



5.建議三低一高:


 


「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原則,


並輔以體能活動。


 



6.多增加蔬果類與全穀類食物,


建議每日至少食用五分以上蔬果。


 



攝取CSI值較低的食物,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越低。


古人說:病從口入,這個觀念至今仍適用,


若我們能多注意平日飲食,


降低心血管疾病,生活便能更樂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達哩 的頭像
    ㄚ達哩

    陳達子收藏閣

    ㄚ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